提升项目教师工作水平助力农村青少年实现“中国梦”

2013-04-29 00:44
中国科技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梦讲座

2013年6月14—18日和7月1—6日,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走向社会——生活·就业·发展”课程骨干教师能力提高班和项目课程新教师培训班分别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20多个项目县的100余名项目教师参加了这2期培训班。培训紧紧围绕提高教师工作能力这一目标,从项目背景、课程体系、儿童权利、青少年参与、参与式工作方法、生活技能、PPT运用、课程试讲、案例撰写、效果评估等方面精心设计,综合运用讲座、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参与式培训方法,对“职业入门与发展”、“人际交往与沟通”、“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和“女孩的生活技能”4门课程的青少年培训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培训“大餐”。培训采用参与式方法,让基层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项目和课程的理解和认知,在参与中体验方法、提升能力,为他们在当地开展青少年课程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际劳工组织的参与式工作专家邓宝山先生用精彩的语言、热烈的互动和高效的参与,作了“参与式培训方法及其应用”讲座,使参训教师深刻体验到参与式工作方法的魅力和效果。北京教育学院孟宪凯教授的“如何用多媒体辅助参与式培训”环节,让参训教师明晰了PPT与参与式培训的关系,知道了如何更好地运用PPT为参与式培训服务,并达到最终不用PPT也能很好地开展培训的目标。北京西城区科技馆朴红坤老师的“利用参与式方法创建和谐课堂”讲座充满了激情和欢乐,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拓展游戏、案例分析等参与式培训方法一一道来,并演示举例,通过活动大大增进了培训教师间的友谊,用环境、内容、方法和语言打造了一个快乐而有收获的和谐课堂。张莉莉副教授的“课程培训效果评估”讲座,带领大家分享了青少年培训工作中的感悟和体会,系统分析了评估的目的、原则、环节、层次、方法等,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了评估的重要性,提升了开展评估工作的实际能力。程张、崔娜、孟妍红等课程编写和培训专家带领各门课程的参训教师,系统设计了课程的培训框架,阐明了培训重点,解决了困扰教师们的一大批难点和问题,帮助教师们明确了培训目标,理顺了培训思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王广宇的“儿童权利与青少年发展”和“如何撰写项目案例”讲座,让教师们学会了如何从权利的角度去审视项目和更好地满足农村青少年发展的需求,明白了案例的重要性,学习了收集、整理案例的方法和技巧。

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参训教师一起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的讲座让参训教师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各位教师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参加培训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培训让他们受益匪浅,在提升了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愿意为青少年的发展做出更大努力,助力他们“中国梦”的实现。

背景介绍: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非正规教育项目始于1982年,致力于通过非正规教育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群体获得教育和发展。2011—2015年,项目覆盖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个县,为14~18岁农村青少年提供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非正规教育课程培训,帮助他们做好从学校到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和发展的准备;项目还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科技课外活动状况,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季士治)

猜你喜欢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梦讲座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预防针对儿童的网络暴力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 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募集资金为儿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