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意识力,提升行动力,加强影响力

2013-04-29 00:44唐亚飞
中国科技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夏令营保护区家乡

唐亚飞

在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不仅仅只是在保护大熊猫,同时也是在保护与大熊猫共同生活的珍惜动植物。而保护的根本,在于人的意识的提升,以及行为的改变;对人的教育,更有效并且相对容易的便是对儿童的教育。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保护区当地的孩子对家乡所拥有的美丽奇特的物种并不是特别了解,他们对家乡的感受多数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讲述中。在他们和父辈们的眼里,家乡很多时候是贫穷和落后的代言。许多小孩从小被灌输的并不是留下来的思想,而是如何走出去。同时,与城市一样,在一个家庭中,小孩子对家人的影响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的。于是,我们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项目开始转变思路,从引领当地小孩子走进城市参加活动,转变为我们进入保护区社区组织当地小孩开展活动;从由保护区在社区开展宣传,大人规范小孩的行为,转变为从小孩的教育入手,加深小孩对家乡的认识,增强其对于家乡的自豪感,提升保护意识,进而促使其行为上的改变,并由小孩影响大人,由学校带动社区。2012年夏天,熊猫基地自然保护区暑期环境教育夏令营从此诞生。

想法已有,如何实施?在保护区开展夏令营虽然有着最为天然的课堂,有着最原生态的对象,但是毕竟环境与城市截然不同;虽然熊猫基地拥有专业的团队和人员,但是组织农村孩子就地开展夏令营实属首次。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几次前往保护区观察环境,了解学生情况,了解社区状况,选择安全且具有丰富资源的地势。当所有资源在头脑中成型后,活动的设计应运而生。同时,我们希望能为保护区的暑期夏令营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更多的活力和想法。通过与大学生联盟Green SOS合作,筛选出6名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由国内外环境教育专家对其开展相关培训。当志愿者们同时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后,基地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在前方,我们已经提前与保护区管理局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由管理局牵线,选取保护区周边一所学校作为夏令营参与者,并由学校选取3~5年级各年龄段学生25名左右。万事俱备,我们出发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峨边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周边的一所乡村小学,因为学校的位置位于公路一侧,且和保护区缓冲区有一定的距离,考虑到离保护区距离过远和学生安全问题,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将学生统一组织到保护区外围的彝家山寨集中开展活动。彝家山寨有宽敞的活动场所,在地理位置上也因靠近保护区而得天独厚。这里背后即高山,前面即细流,边上还有田野小径。按照活动安排设置,多数时间我们都将融入大自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第1天的活动主要是认识朋友、认识家乡。通过破冰游戏“我的名字”,让原本不相识的伙伴相识,并能记住对方名字。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这个团队的凝聚力,由孩子们自己为团队选取队名、队长,设计队旗,编制口号。这期间总是有各种分歧,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分歧与争吵,并不用我们辅导员出面,他们自己最终会处理协调好。虽然可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经过这个过程,孩子之间相处得更为融洽,也更能服从队长和辅导员的管理。接下来,孩子们开始罗列自己喜欢的家乡的动植物。此时很多孩子已经不再有刚参加活动时的羞涩,开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有提及珙桐、杜鹃、大熊猫、小熊猫,甚至山鹧鸪,令人欣喜的是,基本上所有孩子都见过并认识他们提到的植物;令人遗憾的是,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见过他们所提及的动物,多数都源于书本和老师的说教。孩子们的表情也告诉我们:他们不过是在回答我们的问题,至于这些物种是否存在,与他们并无关系。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把这些物种与他们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系,是我们所有活动的中心。

第2天清晨,大家都起了个大早,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山寨的后山林间。微微晨曦下,空气格外清新湿润,草丛中闪烁着露珠的光亮。我们提醒孩子们仔细观察走过的这一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清晨林间的各种美丽。不出所料,队伍中不时传出惊奇的叫声。这是他们穿梭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山林,长年生活于此,早已习惯了周遭的一切,但是今天,他们却寻找到无数不一样的风景:一朵从不曾见过的,只在清晨开放的野花;一条隐蔽于草丛间的细水流;一只将头埋藏于泥土,撅着屁股,“掩耳盗铃”的竹鸡;甚至还有不知名的小野兽的脚印……所有发现,都让他们兴奋不已。当我们请大家停止脚步、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林间声音的时候,更奇妙的景象发生了。有孩子给我们描述:她听见的是一曲最好听的歌曲。各种早起觅食的小鸟的叫声,林子深处兽类的叫声,草丛中昆虫的叫声,还有微风从耳畔吹过的呼呼声……用我们的话说:虽然并不同调,却浑然天成,如同天籁。起初我们也曾担心这个年龄段(9~12周岁)的孩子不会理解这些,结果他们的领悟能力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回到山寨后,孩子们跟我们分享了他们此行的感受。他们告诉我们,平日里从来没有发现家乡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还以为是在看电视呢。而当我们告诉他们,城市里不会有这样美丽的交响乐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幸福骄傲的模样。此时,外国志愿者朋友也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各种动植物的照片,向孩子们教授这些物种的英文名,同时也绘声绘色地描绘着它们的美丽与独特。虽然孩子们几乎完全没有办法听懂英文的描述,但是他们陶醉的神情告诉我们:其实他们懂了。他们已经被这些生活在自己家乡的物种所吸引,也为家乡拥有城里人、外国人都为之惊叹的美丽生物而倍感自豪。

当真正认识了家乡的特色动植物后,我们的游戏也随之开展。有在田野间进行大自然寻宝游戏,有在室外开阔处开展生物链游戏,也有在室内组织的“美丽的家乡”汇报演出彩排活动。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在认识动植物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清楚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更需要人类的欣赏和保护。在这些游戏中,我们同样会穿插团队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促使孩子们都能投入到夏令营的活动中。

在孩子们对家乡的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家乡有了更多的自豪感后,我们也认为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应该仅仅一味地给他们强调美好的一面,也应该让他们直面负面问题,并且他们也有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对于行动力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夏令营最后1天的时间里,我们设计了让孩子们走进社区,进行入户访谈、调查的活动。他们将进入社区家庭,了解父辈们小时候家乡的模样,并与现在他们眼里现在家乡的模样进行对比,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我们之前也通过调研发现:如果是一群陌生人直接进入社区进行这方面的访谈调研,一般会得到敷衍的回答。而当社区居民自己的小孩对他们提出疑问时,往往会得到更真实和具体的答案。当孩子们在父亲、爷爷,甚至太爷爷那里了解到以前家乡的模样后,再与现状进行比较,他们很容易便发现:家乡的生态环境已改变很多。虽然现在家乡依然很美丽,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水泥房,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家乡的大环境却与以前相差甚远。例如,动物少了,树木少了,水也少了;垃圾在河沟、田边随处可见;甚至他们还发现如果不使用农药、化肥,庄稼的产量也会很低……当孩子们用心进行调查和统计后,都会对这些问题表现出特有的关注和担忧,而这样的忧虑,正是我们想得到的一部分效果。

在夏令营最后的下午,我们让孩子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这些方案不能是大而空,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他们开始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考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有孩子提出在学校成立节水小分队,督促大家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有孩子提出绘制不乱扔垃圾的宣传海报,在社区张贴宣传;有孩子提出修建更多的垃圾堆放、焚烧点;有孩子提出会告诉亲朋好友爱护小动物……他们所想到的,也都是他们能做到的。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将这些可行的方案提交给学校和保护区管理局,他们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尽一切可能帮助孩子们实现。后来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宣传海报,在场镇赶集的日子里宣传展示,让家长们在自豪于自己孩子画作的同时,也感染了不少正能量。

我们并没有在结束后再询问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感受,但是我们在活动开始和完成后,分别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心目中家乡的模样。最后经过对比统计,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活动前描绘的家乡的图案是颜色单一、内容单调的,而在参与活动后,他们笔下的家乡开始变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之前光秃秃的山上有了绿树,黄色的田野里加进了各色花草,冷清的房屋前有了鸡、鸭、狗等鲜活的生命,在某个空白的角落里,还会藏着大熊猫、小熊猫等珍惜物种……

猜你喜欢
夏令营保护区家乡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五味夏令营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夏天的家乡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