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族风俗研究

2013-04-29 23:53田键张昭梁晓宁
设计 2013年7期
关键词:萨满赫哲族

田键 张昭 梁晓宁

摘要: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三江沃土,赫哲渔乡,有著名的鱼皮、鱼骨、桦树皮工艺品,精巧玲珑,他们在这方沃土地上繁衍生息,生活至今,同时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自己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赫哲族 鱼皮衣 鱼皮画 萨满 乌日贡

前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不断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建立坚不可破的感情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一个民族的历史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我们始终牢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继承和弘扬少数名族优秀文化,凝神聚气,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中国,赫哲族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只有四千多人,但是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民族艺术和独特的风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熟悉他们的人是少之又少,就算是在东北恐怕也有很多的人不知道这个少数民族。这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以捕鱼为生。经过几次的车程周转我终于到达了这个赫哲村落滓街口和抚远,这个少数民族村落坐落在黑龙江畔上,这个村落布满了赫哲文化的气息。赫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和独特的风情,这里的人们以前穿鱼皮、住桦皮屋、坐狗拉爬犁。他们的婚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娘出嫁要坐彩船或彩橇。这里的人们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不大讲究贫富之分。

鱼皮衣裤是赫哲族早年的服装,当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这样的服饰我感叹万分,做这样的一套传统服饰非常的麻烦做法也是十分的讲究。这种衣服的样式有点像旗袍,但是做工很大气没有旗袍那样的曲线,关于对鱼皮衣服的记载大概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赫哲人民在重大的场合,依然会穿着着鱼皮服饰出场。

在赫哲族博物馆里,除了陈列有鱼皮制作的衣裤外,还有珍藏着一套新中国初期征集到的赫哲族上层妇女的古老服饰,这套衣服有帽子、披肩、衣服、腰带、裤子,色彩鲜艳夺目。上面的图案花纹就是用鱼皮制作的,用丝线精心绣上去的,将鱼皮细条图案盖住,使五光十色的花纹凸出隆起,别具一格。帽子呈圆形,顶上有一个毛领,上面绣着波浪纹和云彩纹。这套华丽服饰的制作反映出赫哲族人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缝纫技艺。

在赫哲族的饮食文化中,人们是以鱼兽肉为食的,他们吃鱼的花样较多,杀生鱼就是其中的一道名菜。赫哲人不仅喜欢吃杀生鱼,就是招待亲友和客人,也是以此菜为敬。现在人们到街滓口的赫哲乡去旅游都会品尝这道菜,除此还有好多的鱼菜,勤劳的赫哲人除了吃新鲜的以外,还把鱼兽肉加工成鱼干,肉干等。

还有赫哲人民的早年占老居住形式很有意思,叫做“昂库”和“地窖”—种叫做是穴居式的较为固定的住所,—种是可以临时移动的住所,还有两个叫做“马架”和“鱼楼”,有“马架子里暖又热,鱼楼里有吃喝”之说。

在街津口的几日我知道了为什么当地的狗会很多。在以前,早年赫哲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狗橇,就是狗拉的雪橇,这是一种冬季的通讯、拉物的常用工具,除了狗橇,还有用牛、马拉的雪橇,称为爬犁。夏天则用船作为交通工具,赫哲人叫他们为“桦皮船”和“快马子”,有“坐桦皮船下江叉鱼,乘快马子漂江过海”之说。船是赫哲族渔猎生产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赫哲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也有着独特的礼仪,最重要的礼仪就是“敬鱼头”,还有着“请客敬鱼头,敬神供鱼头”之说。赫哲人对客人是十分热情的,热情到会让你感觉到不好意思,以礼相待。每逢来客必留下来饮酒、吃饭。上菜时,先把鱼头给客人吃,以示尊敬,这种礼仪一直延续至今。而现在到赫哲族人家去做客,上桌的全鱼,鱼头对着客人。主人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让客人先吃,等客人先动筷子了,别人才能吃,这种礼仪就是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在以前的年代赫哲人民捕鱼后用木刀剥鱼,将鱼皮剥下来放在板子上平晒,晒干后的鱼皮没有了韧劲再用木槌鱼皮,再用独特的熟皮工具有亥日坎、库恩库和克车库,就是木槌和木铡刀等传统工具,使鱼皮熟软接下来就是用玉米面揉制,目的是将鱼皮的油脂揉没,最后就是缝制鱼皮衣了。正因为鱼皮抗刮抗磨,赫哲人民的服装、生活用品、玩具、装饰品等等都是用鱼皮制作的,鱼皮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难以尽数。

既然这鱼皮衣是赫哲族的代表,那就不得不说说这江畔里的鱼了,鱼贯穿了赫哲族的吃穿住行。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并流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而和赫哲族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大马哈鱼,因为鱼皮服饰大都是用大马哈鱼制作的。大马哈鱼是洄游性的鱼类,在每年的秋季会逆水而上,产卵地正是赫哲族生活的位置,应时来,产量大,由此勤劳聪慧的赫哲人以大马哈鱼为主体,维持自己的生存。

当日我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江边的空气很好,江面宽广,隐隐还能看到几只打渔的船只,街上的店面卖的是民族特产如鱼皮画和鱼骨画。我来到了一位民族艺术家孙玉林的家里,看到满屋的鱼皮艺术品,非常的震撼。没想到鱼皮还能做出如此令人惊叹的作品,我在此停留了三个小时,和这位民间艺术家探讨了好久。这里的人民很淳朴,孙先生见我对这些很感兴趣,就和我说了关于赫哲族的很多故事。他说这里人民以前都是靠打渔为生,风雨无阻,鱼很多,船只也很多,日子过得也很艰难,现在虽然日子过得好了,但是江里的鱼越来愈少,船只也少了,现在也不是完全靠打渔为生了,也耕田,经商,卖鱼皮画和鱼骨画,也都现代化了。由于现在的污染太严重,江水也越来越浑浊了,江面有时都是绿色的,现在有禁捕的时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了。现在的鱼皮衣的制作来源都不是江里的鱼了,他说现在的鱼皮都是从日本进口成品回来自己加工的。

赫哲族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民族。早年,赫哲族人们信仰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自然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有人得病,就会请萨满师跳神治病、击鼓驱魔,如果在战斗中就戴上神帽、扎上神裙,手拿神杖或神刀,在病人的头上或者身上刮刮以示赶鬼,并在屋子里乱砍乱吹,口念咒语,满嘴念叨着。萨满没有专职的,都是业余的,平时萨满和别人一样参加劳动,以渔猎为生,参加集体活动。赫哲人信仰萨满时间很长,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代。现在,随着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的提高,萨满也就自然消亡了。

在过去,赫哲族的人们信仰萨满,是信神鬼的存在,人与神之间想方设法沟通,有些人声称有通神的能力,能得到神的帮助,用神法能知道神异的现象,赫哲人们认为萨满是医治百病的能手。

对萨满的情况记载比较详细的,要数20世纪30年代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书中记载了萨满的服饰、职能、跳神方法和所称呼的神名等。赫哲人的萨满职能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一是为为患者跳神治病;二是春秋两季跳鹿神,为男女老少消灾免祸;三是为无子女的人跳神求子;四是主持全村的祭神仪式:五是为死者送魂;六是为人们判断吉凶祸福。萨满的传承,是由上一代的萨满假托神灵来选拔的,神灵让谁当谁就当,不当就是有祸有灾。

赫哲族人们有这自己民族独特的节日,有鹿神节、烧包袱、乌日贡。“乌日贡”是赫哲族的民族节日,其含义有欢庆、吉祥之意,每隔四年举行一次。

这里有赫哲族自己的艺术博物馆记载他们的生活,有丰富的珍贵鱼类标本、渔具、原始的住所、萨满宗教、服饰、书法、绘画、图腾、语言、歌曲、乐器、艺术品等等。

为了让赫哲族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走出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应发扬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艺术,扩大旅游文化产业,对民族文化产业继承和创新,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越来越多的人来了解赫哲族的文化。

致谢

通过对赫哲族民族风俗与传统服饰的研究我知道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一个地域不能没有文化。在对此项目的研究中我要感谢我的学校北京印刷学院的经费支持,指导老师梁晓宁的大力辅导,我的队员张昭同学给出的珍贵意见还有赫哲族民间艺术家孙玉林老师的宝贵资料和淳朴的赫哲族人们的热心帮助。

猜你喜欢
萨满赫哲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聚集区赫哲族人口现状研究*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萨满图腾艺术性服装创作灵感研究
黑龙江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遗存调查与保护研究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黑龙江省赫哲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