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海 杨岳华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治疗。方法在我院儿科门诊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查治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通过口服铁剂及膳食指导。结果经口服铁剂4周后血红蛋白达110g/L以上55例。6周后血红蛋白达110g/L以上有23例,只有2例重度贫血转上级医院查明病因。结论经过口服铁剂及膳食指导,总治愈率达97.5%,对治疗、预防缺铁性贫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贫血;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17-0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发病对象主要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常见,是小儿中的常见病之一。以血清铁蛋白减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是我国重点预防的小儿常见症之一。本院儿科门诊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查治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占筛查人类的25%,通过口服铁剂治疗,膳食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门诊筛查0-3岁婴幼儿共320人,其中血常规筛查人数发现贫血患儿80例,其中血红蛋90-110g/L有60例占75%,60-90g/L,18例占22.5%,<60g/L,2例占2.5%。
1.2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90-110g/L轻度贫血,Hb60-90g/L为中度贫血,Hb60-30g/L为重度。Hb<30g/L为极重度。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红细胞宽度(RDW)升高[1]。
1.3临床特点
1.3.1一般在非造血系统表现缺铁对全身的代谢均有一定影响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和小肠黏膜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这些症状均由于代谢障碍。
1.3.2初始常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而且不爱活动,皮肤黏膜变得苍白。以口唇、眼结膜、甲床和手掌较为明显。
1.3.3年纪越小的同时贫血就越重,病程越持久,则肝脾肿大越明显但肿大很少超过中度。其中造血器官的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應,脾、肝及淋巴系统轻度肿大所导致。
1.4方法80例均给予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常用口服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
2结果
经治疗2周后食欲好转,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达110g/L以上的有55例占68.75%,经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达110g/L以上的有23例占28.75%,只有2例重度贫血占2.5%转上级医院查明病因。
3讨论
缺铁性贫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和发展的速度。其症状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由于发病缓慢,初时家长多不注意,至就诊时患儿已为中度贫血,并且缺铁性贫血病儿较易发生感染。因为缺铁性贫血发病缓慢,机体耐受力强。当血红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时心率增快,可不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心脏负担加重,可诱发心力衰竭[2]。因此当血红蛋白降至70g/L以下时,会导致幼儿发生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而非缺铁性贫血的特有体征。储存铁不足,尤其表现为早产、双胞胎或多胞胎患儿,铁摄入量不足,常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增加,铁的吸收障碍,铁的丢失过多等因素,都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首先在胎儿时期就应适当注意铁元素的摄入,防止铁和其他营养素的缺乏,所以应当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极为重要。并且要注意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及合理膳食搭配。让家长意识到该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小儿的营养指导,适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鱼、瘦肉、肝等,并且要倡导母乳喂养,还应当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婴儿以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引起肠道失血;婴幼儿食品(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对低体重儿、早产儿宜在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3]。从各年龄组发病率分析,6个月-1岁有56例占70%,发病最高,1-2岁次之有16例占20%,2-3岁较少占10%,有8例。其原因可能是婴儿后期体内储存铁逐渐耗尽,需要靠食物中的铁补充。而年龄越小食谱越单调,随年龄增长,含铁辅食得到补充,缺铁情况得到好转,因此在婴儿期更易缺铁性贫血[4]。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疾病的特效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所以在临床中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总治愈率达97.5%。因此,患者如没有特殊的病因,应口服用药;应当在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减少了对胃粘膜的刺激的同时又利于吸收。同时还要服用维生素C,以加强铁剂的吸收,并每2周复查血常情况。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口服铁剂6-8周以增加体内铁储备。其中小儿中轻度贫血患儿可有厌食和异食癖等症状表现,而小儿中中度以上的贫血可出现心慌、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皮肤及口唇苍白等症状,如果不采取早期治疗的同时可继发各种感染,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婴幼儿贫血应及早予以纠正。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家长意识到该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的重要性。小儿出生后的合理喂养,强调及时添加铁较多辅助食品,避免缺乏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薛平东,主编.儿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1.
[2]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M].下册.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17.
[3]王慕逖,主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7.
[4]张文丽,王新利.婴儿期营养性贫血多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