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论》

2013-04-29 22:24
OV海外文摘 2013年7期
关键词:罗素人文主义格雷

A·C·格雷苓是目前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哲学教授,他深信“哲学应该承担起积极主动的社会角色”,而他本人是“启蒙价值”的忠实倡导者。数十年来,他挥舞着新无神论者的大旗,树敌无数。他告诉我们:“这世上本没有上帝,所以别杞人忧天了。”格雷苓希望效仿他的偶像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成为一个持无神论态度的道德学家。

格雷苓自诩“人文主义者”,尽管他知道这个标签是多么的不靠谱。在许多没有信仰的人眼中,人文主义看上去总像是一种拙劣的妥协产物,因为无神论者似乎总会表现出对宗教的怀旧情结以及盲目乐观的虔诚。连罗素自己也常常对此深感遗憾,他说:“我认为人类的存在,就像是一场微不足道的意外。可是倘若这场意外果真这般无足轻重,那倒真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情。”罗素或许不会愿意被人们称为“人文主义者”。

不过格雷苓却很乐意冲进罗素因畏惧而止步的领域。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文主义者,不妨翻开《神论》。

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道德压力的人来说,格雷苓的训诫似乎流于肤浅,老生常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格雷苓的人文主义宣言不是为了给迷惑的众生以指南,而是要证明有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他认为,宗教就其本身及其结果而言都是不道德的:一套要命的胡言乱语,谁会信呢?只有施加非理性的力量迫使人们堕落到蒙昧的境地才会奏效。

有无信仰或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格雷苓和新无神论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严格的绝对主义者,如格雷苓和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必须通过理想情境下的交流才能寻得真理;而怀疑论者(有无信仰的人都可能是怀疑论者)则认为我们很容易犯错,所以人类要保持智识上的谦逊。在我看来,这二者的差异才是有意思的地方。我们实际上都生活在混沌之中,其中有许多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我们从未也永远不能解决的。哪怕到了咽气的那刻,我们的脑子还是一团混合物:少数愚蠢的信念混合着或多或少的绝妙点子。而我们永远也分不清到底哪个是哪个,想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说:“别杞人忧天了。”

猜你喜欢
罗素人文主义格雷
罗素悖论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