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不是“娘娘拳”

2013-04-29 00:44王二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杨氏太极太极拳

王二

是时候更新我们对太极拳的认识观念了:首先太极拳不应该叫“老人拳”,已经有越来越多中青年群体成了太极拳的发烧友;太极拳也不应该叫“娘娘拳”,它实际上属于内家拳,柔中带刚,看似无力,实则延绵有力;太极拳并非简易好练,真要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目的,需要具备常年坚持不懈之毅力而不能,没有速成之说。

太极拳不是你想的那样

四川圣德太极拳俱乐部是一家专门教授杨氏太极拳的练习场馆,颇感意外的是,在前来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以中青年人居多,鲜见老年人的身影。杨氏太极拳传人、俱乐部太极拳教练卿圣德老师说,不应该把太极拳看成老年人的专利,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走进了练习太极拳的行列。

太极拳是中国众多拳术之一种,是按照道家阴阳学说的理论,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修身养性,去寻求人体自身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的运动形式。太极拳本身柔中带刚,因其形式看似柔弱、缓慢,被许多人误解为“娘娘拳”,但实际上,太极拳属于内家拳,需要调整身体五脏六腑,协调动作和呼吸,看似无力,实则延绵有力。以杨氏太极拳共3段115式拳术为例,真要全套练下来,快则一两个小时,慢则三四个小时,往往练到第一段,学员们就大汗淋漓了,和我们在公园里看见的那些形态优美、、缓慢无力的印象大不一样。

太极拳并非简易好练,真要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目的,需要具备常年坚持不懈之毅力。在去拜访圣德太极拳俱乐部之前,我跟卿圣德老师通电话时说,希望能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一组简单易学的太极拳套路。卿老师在电话里直截了当地说:“你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太极拳没有简单易学之说。当然,你只是想学学花架子,那就另当别论。”

早在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这也是我们国家现行太极拳教程的蓝本。针对我国现行太极拳教材,卿老师说得较为客气:“也不能说这套简易教材没有意义,以向普通人群推广为目的,其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是有的,练了总比没有练好。”

太极拳首先是文化拳

太极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虽然考家对太极拳的起源各有争论,但早于清朝则是公论。

太极理论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太极理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总代表。《易经》是太极理论的经典著作,《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又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生生之谓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太极拳正是在《易经》理论的指导下,自觉不自觉地总结与完善发展的,所以研究、理解、练习太极拳原理必须从《易经》入手。

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和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认识宇宙与自然的模式与方法。远古的圣贤发现用图像这种论述天理与自然规律的方法既简单明了,又便于保密与传授,所以又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八卦图等哲学图像,用这些图像记录上古文化的思想资讯。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太极图的转化之理是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囊括与浓缩。

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道”。太极学说把我们引进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由于古人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理论,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就显得容易方便得多了。原本是自然气象变化的原理图,用到人这个小宇宙,小天地的身上,则产生了人类的太极运动。

太极拳也是养生拳

太极拳也是养生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保健思想、养生文化。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为哲学基础,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在太极拳练习和日常的行为规范当中,特别强调宁静致远这样一个原则,它主张刚柔结合。

《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就是“天地之气”的产物,气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而无处不到,气的升和降、出和入,必须对立统一,协调平衡,气机调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强调动作和气息的协调统一,和传统中医养生观念如出一辙。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也得到广泛认可。练习太极拳可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健身、祛病、健脑,好处多多。比如:正骨骼,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强肺部,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健肠胃,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促循环,由于太极拳重视呼吸配合,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在吐故纳新加强气体交换的肺部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血液循环等等。

修炼太极拳的五个层级

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难于登峰造极的。

练好太极拳还要经过五个阶段。一是学拳。现代各式太极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学会一个套路必须扎扎实实,一式一式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者非常重要。二是修拳。一个套路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会了。太极拳在放松的情况下练习很容易变形。还需要经老师一个式一个式的纠正动作,使之达到“外三合”标准。现在许多练拳者不重视修拳,学完后就自己去练,往往练走了样,动作变形,劲路不通畅。养成一些坏毛病后还不好再纠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阶段。三是练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一套拳已经熟练掌握并基本合乎规矩,达到标准,接下来就需要个人去苦练,俗语讲“功夫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拳打万遍自然精”。四是内外合一。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即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进入太极拳的“懂劲”即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梢。五是随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阶段。这个阶段进入了太极拳的高层次,一套拳不仅从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从内劲、呼吸上畅通无阻、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延展阅读

什么是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蝉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继承、创新发展而成,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

杨氏太极拳是哲拳,它是武术,也是医术,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文化。杨氏太极拳融汇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哲理,博采各家武术精华,动作适应人体生理机制。杨氏太极拳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内外之消长,与唯物辩证法阐明的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规律相吻合,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宜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是国家现行太极拳推广教程的蓝本拳种。

杨氏太极拳架式舒展大方,动作简洁柔和,速度缓慢均匀,动中有静,柔中寓刚,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身心兼修,老少皆宜。它具有强身祛病之效,又是自卫技击之术,不仅历六世、经百余年而不衰,而且随著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日益呈现风行环宇之势。

猜你喜欢
杨氏太极太极拳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