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爽
【摘要】本文对小儿哮喘的定义、分类、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叙述,以引起对小儿哮喘的重视,并为小儿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哮喘;诊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83-01
哮喘是一种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特征,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1]。目前,世界各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就小儿哮喘的诊治做以综述,旨在提供参考。
1小儿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目前认为,小儿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织参与的,以气道的高反应性(BHR)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多因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哮喘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各异、严重程度不同、发病特征不一,小儿哮喘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但是临床常根据哮喘的发病诱因进行分类,而且得到多数同行的认可,根据哮喘的发病诱因,小儿哮喘可分为过敏性哮喘、感染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和心因性哮喘等,其中以前两种居多。
2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
小儿哮喘病因复杂,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患儿中,约20%病人有家族史,多数患儿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和食物(药物)过敏史,部分患儿有轻度免疫缺陷,如IgG亚类缺陷病、补体活性低下等,而过敏原吸入、感染、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与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人认为,哮喘是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诱发的[2]。
3小儿哮喘的诊断
小儿哮喘的诊断贵在早期。具体情况可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8年制定的小儿哮喘诊断标准[3]。
4小儿哮喘的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通过吸入、口服或肠道外(静脉、皮下、肌肉)注射进行,药物分为长期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长期控制药物需要每日用药并长期使用,通过抗炎作用控制哮喘,而缓解药物则按需使用,通过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以缓解症状。
4.1糖皮质激素(ICS)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控制气道慢性炎症的最佳治疗方案,应用过程应按GINA方案,根据病情、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等变化阶梯式[4]调整药量,常用药物有丙酸倍氯松(BDP),布地奈德(BUD)、氟替卡松(FP)、去炎松(triamcinolone)、去氟肤轻松(flunisolide)和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nroate,MF)[5]。大多数患儿每日吸入100-200μg布地奈德或其他等效ICS可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4.2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刺激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起到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强粘膜纤毛的摆动速度,促进排痰,降低微血管通透性,阻止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常用的长效型有沙丁胺醇控释片、特布他林控释片、盐酸丙卡特罗、班布特罗(Bambuterol)等,短效型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但由于这些药物有一些副作用,如潜在心脏毒性、反复支气管收缩等不良反应,一般不主张长期使用,需要持续吸入时要对病人进行密切监测。
4.3白三烯拮抗剂半胱胺酰白三烯(Cys-LTs)是引起慢性哮喘加重和持续发作的重要介质。白三烯拮抗剂,能选择性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的活性,有效预防和控制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支气管痉挛,减少气道因变应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和非细胞性炎症物质。白三烯拮抗剂可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和合成抑制剂,前者有扎鲁司特,孟鲁司特,后者有齐留通等,对各种程度的哮喘均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ICS、或阿司匹林哮喘、运动诱发性哮喘及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以避免因使用ICS对儿童和青少年发育的潜在影响。
4.4茶碱类茶碱属于黄嘌呤类衍生物,是一种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起到舒张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抗炎,诱导嗜酸细胞凋亡而止喘的作用,常用作平喘药物。目前常用的茶碱类药物主要有氨茶碱、喘定、定喘止咳片及茶碱缓释片、控释片等。茶碱类药物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于中、重度哮喘的长期控制,有助于哮喘控制、减少激素剂量,尤其适用于预防夜间哮喘发作和夜间咳嗽。但茶碱的疗效不如低剂量ICS,而且副作用较多,如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及轻度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反应(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应慎用。
4.5抗胆碱药抗胆碱药主要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的传出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临床常用药物是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雾化液,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可增加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适用于夜间哮喘及痰多的患儿。
4.6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轻中度哮喘病人。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disodium cromoglycate)、尼多酸钠(nedocromil sodium)、酮替芬(ketotifen)等。
4.7其他由于小儿哮喘还与呼吸道感染、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所以以根治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等感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和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免疫类药物(如卡介苗多糖核酸、单克隆抗IgE受体抗体和丙种球蛋白等)都能缓解小儿哮喘症状。
5结语
总之,随着小儿哮喘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防治手段的不断升级和药物的不断更新,我们对小儿哮喘会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会更加充满信心,相信通过社会、家庭、医患的共同努力,小儿哮喘完全可以得到控制,哮喘患儿也一定会如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上册.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23-634.
[2]王秀芝.小儿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2(10):933-935.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10(46):745-753.
[4]陈育智,曹玲,刘世英,等.吸人二丙倍氯米松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5(10):604.
[5]The childhood asthma management program research gronp.Long term effects of bndesonide or nedocromilin children with asthma[J].N Engl J Med,2000,343:1054-l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