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2013-04-29 20:11黄艳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汽水蜗牛科学

黄艳

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依靠自己主动探索,主动质疑、求疑,良好的方法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当学生由一个质疑者、探索者最终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时,其内心的愿望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科学教学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够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空间,帮助学生真正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具体策略。这些策略的形成,是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课堂实践研究而得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探究应该从问题开始。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维,提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有的问题提出虽然可能超出常规要求,却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思路更宽广。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如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老师布置学生去寻找蚯蚓,并且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不同地点,不同蚯蚓数量的比较,学生的问题也就来了。“蚯蚓所喜欢的环境只是阴暗、潮湿的地方吗?”“蚯蚓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呢?”“蚯蚓都吃些什么呢?”通过营造积极的探究气氛,使他们敢于提出自己感兴趣又乐于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教学《物体是沉还是浮》这课,教师先引导孩子们对他们带来的材料做出预测,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孩子们的结论多数都很统一。但也有学生说:“老师,胡萝卜是沉的。”“不对”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是浮的,老师。”班上立刻出现了两种意见。我灵机一动:“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研究胡萝卜的沉与浮好吗?”很快,他们相互协作,开始有模有样的研究起来,有的翻资料,有的拿刀切,有的拿放大镜看,有的拿天平称……突然有个学生大叫:“你们看!胡萝卜中间的花纹不一样!”。我一看,确实不一样:沉的那块胡萝卜纹理清晰,很结实;浮的那块胡萝卜中心稍白,象个空心的,表面有明显气孔,用手按,没有沉的那块结实。孩子们发言了,七嘴八舌“结实的萝卜才沉,不结实、空心的萝卜会浮起来。” “浮的萝卜气孔粗大,里面的空气多,所以会浮”,孩子们的意见又一致了。一次成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既获取了很多知识,也从中明白了质疑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导学生汇报讨论,发现问题。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实验后汇报“你们看到什么?有什么想法?”。几分钟后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我发现磁铁能吸铁钉、回行针,不能吸塑料和纸片。”“我知道不能用磁铁吸手表,一吸手表就坏了。”“我们发现磁铁不能吸木头。”……各小组的同学不断进行补充,不断出现争论,不断有新发现,气氛异常活跃。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一个个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刀做科学”的探究过程。

(4)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如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后,有的学生把发了芽的蚕豆种到菜地里,有的学生继续把它种在水里,进行无土栽培,结果从中发现了种在地里的蚕豆长得粗壮结实,而种在水里的蚕豆成了瘦瘦的“豆芽菜”,这是为什么?他们对比产生浓厚兴趣,有了研究的新问题。

科学探究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注意激励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提出问题,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能够质疑,教师自己的提问就必须具有示范性,这样会使学生能模仿老师的提问方法,大胆设想,敢于质疑。

(1)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例如,教学《纸的观察》一课,可以启发性地给学生提问题,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关于这张白纸,你想知道什么?”“这张白纸,你能观察到它的哪些特点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我想知道它是怎么造出来的”,“我想知道它是谁发明的”,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它应该是透亮的”,“我认为它薄的地方对着光是透亮的,厚的地方不透亮”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学习提问,学会质疑,亲身经历。

(2)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解疑。当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时,教师应利用科学课特有的魅力,鼓励学生发表有独创性的意见,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带动和激发全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老师,我认为应该……”“我不同意你的这种看法……”“我还想给你补充一点。”等等,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既鼓励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敢问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能让学生主动质疑,养成科学质疑的态度,

(3)启发学生再次质疑。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启发学生再次发现问题,产生与本课有关、深层次的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的从不同的方面来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如“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这节课上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让我们继续研究下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然后引导他们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进行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并选出典型的、利用现有条件可进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其探究的过程。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思维兴趣盎然、探究愿望强烈。

三、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儿童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经历为途径。

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我们一般安

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要求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从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蜗牛》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猜想、假设、提问:“同学们,关于蜗牛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我知道蜗牛头上有一对触角,还长着两只眼睛。”“我就在菜地里找到了蜗牛,就知道蜗牛喜欢吃蔬菜。”“我还知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那个壳就是它的家。”等等。此刻教师因势利导:“关于蜗牛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请各小组用放大镜、或其他材料观察、探究蜗牛,比比看,哪个组的新发现多。”学生按照分工,开始用桌上的萝卜、面包渣、苹果、白菜,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和探究。有的观察蜗牛眼睛、牙齿;有的观察蜗牛的爬行;有的观察蜗牛怎样吃东西;有的激动不已,小脸都涨红了,有的兴奋得手舞足蹈,有的在为一些观察结果争论不休.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激动地喊到:“老师,我发现蜗牛长脚了。”听到喊声,同学们都停了下来问他:“你是怎么发现的?快讲给大家听听。”他高兴地说:“我把蜗牛放在这块玻璃上玩,忽然在玻璃下面看见了它在爬,我想这一定是他的脚。”对于他的这一发现,同学们感到惊奇,于是又开始纷纷端起玻璃验证,“这是真的,我也看到。”“我也看到蜗牛的脚了,真有趣啊。”学生再一次掀起了探究的高潮,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培养,而且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超出了预料。

四、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进行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开放性的问题会刺激学生自己产生新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使他们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先引导学生提出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或某一个问题,目的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问题”,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明确研究目标。例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出示一瓶橙汁汽水,一瓶桔子汽水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你想研究两瓶汽水的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研究汽水为什么会冒泡泡?我想研究汽水的盖子为什么能封得那么严实?为什么瓶里的汽水不装满?还要差那么一点点?…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学生看到研究的问题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倍增,创新欲望更加强烈。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科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创造条件启迪、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汽水蜗牛科学
一方汽水养一方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自制汽水
蜗牛说
小蜗牛
动动脑,你能喝几瓶?
蜗牛(共3则)
科学拔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