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凤
摘 要:略读课文怎么教?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翻开杂志,打开电脑,方法与理念随处可见。叶圣陶曾经说过的那番话值得琢磨: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得做足、做透“精读”之后才能去略读,没有良好的“精读”作前提,谈何“略读”呢?明确了这些后,再回头细想平时的阅读课堂,却没有遵循“略读”的原则,有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过”。
关键词:略读课堂;现状;“过”对策
一、教材解读之“过”
仔细看那一篇篇所谓的“略读”读文:四上第一单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这一自然奇观,美丽的山水和各式各样的生物中又蕴藏着多么丰富的语文内涵和科学知识呀!《火烧云》,曾经的精读课文,从结构上来说,用“变化快”与“变化多”来组织全文;从语言积累来看,各种色彩的表述值得玩赏;而每一种变化的想象描述又是学生可以学习与模仿的。这一篇篇经典美文,我能将它们精读再精读,讲解复讲解,怎舍得“略读”呢?
二、文字训练之“过”
略读课再怎么略读也是语文课,语文的味道绝不能丢。语文课常规的教学目标是:读读记记文中的一些词语;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化内涵;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式,这老三样一样也不能少。教学中,一直指导我的理念——以生为本绝不能丢。暂且放下作为老师的我个人的观点,要是遇到学生喜欢的文章,遇到学生略读不了的文章,遇到精读时没有做透的时候,怎么略读呢?而且,新课标不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吗?记得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尊重编者意图不等于机械照搬,好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不妨教得精细点!再加上所处的环境是农村小学,绝大多数孩子尽管已是四年级了,但是有的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焦虑的我便自作主张地认为该在课堂上抓一抓,补一补。于是,略读课文在我的略读课堂中基本上都成了精读课。
三、教学时间之“过”
且看四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课时,以同桌为伴,读通读顺课文,认识并试着理解一些新词就没了。“咫尺、堪称、人迹罕至、美誉”,这些词在我的眼中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皑皑雪山”,如此有规律的词组出现在这里,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呢?于是便开始了我的侃侃而谈,自认为整堂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接着第二课时,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来认识、欣赏这特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句句细读,试图在孩子的头脑里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四、挖掘内涵之“过”
当我打开《母鸡》这一课时,更是爱不释手。老舍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呀,老妈家就养过母鸡,就是这个样的。身为母亲的我,看着文中的母鸡,那种同为母亲的共鸣别提让我有多激动了。再来看看作家所用的写法:先抑后扬,整篇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运用,还有文章最后一句: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在我的心里,它可要比前一篇《猫》更有味,更让我有“教”头,碰到这样好的文章,怎么能不好好挖掘呢?于是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是第三节课……当然,例如《七月的天山》《火烧云》这类文质兼美的课文也不例外。
五、担心学生之“过”
文质兼美的文本是如此,碰到说明文亦多半如此。四上第八单元的《电脑住宅》,作者介绍了电脑的神奇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因为我觉得这与孩子的生活离得也较远,于是读懂、理解文本用了一节课,第二节课则是分析这种写法——运用空间转换的方法,结合一天的生活进行想象,为的是能让孩子运用这种写法进行这一单元的想象习作。最后一篇的《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亦是如此,因为我想孩子必须在先了解了太空、飞船之后才能学习本文,于是又是满满的两堂课。
还有那些较长的文章,例如《小英雄雨来》《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那些饱含生活哲理的,《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可以当作学生习作范文用来模仿的,《我
的“长生果”》《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松鼠》。回顾去年任教四年级的整整一个学年,再加上如今的这几个月,我似乎将每一篇略读课文都上成了精读课文。我认为我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因生施教”,我也辛苦地正竭尽全力地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于是我固执地坚持着。直到那天工作室的导师发给我们一篇汪潮老师的《略读课文教学的界说及策略》,才让我对略读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略读课堂。
剖析自己的略读课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知识,教给了孩子更多的方法,然而对照略读课的本质属性,我却剥夺了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与时间,占领了孩子们独立或半独立运用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原本“教略学丰”的略读课,变成了“教丰学略”的灌输课,正如汪潮老师所分析的,自己正处在略读越位——精读化的误区中。我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训练;我所谓的“以生为本”却是另一种程度“自以为是”的“以师为主”。过,犹不及也!
感谢导师,感谢汪老师,不仅让我幡然醒悟——清晰认识了自己的课堂,而且还提出了有效的略读课策略。
首先是整体求略——简约教师的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简明教学内容,凸显文本教学价值;简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落在细处:一是略教字词,不为字词单独安排环节,多采用随文识字,让学生在上下文中自读自悟。二是略教内容分析,只求“粗知文章大意”,对于课文的内容情节,则略去详细讲解。三是略教朗读,在略读课堂中淡化“出声”的朗读,而重视全读、跳读与
浏览。
其次是部分求精——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各具特色的需“精读”“细读”的“学习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而结合自己的课堂现状,则应该在解读教材时,结合单元目标及文体特色;挖掘内涵时,无须刻意为之;考虑学生时,能以学生感兴趣的、不知道的为抓点,放手让学。
如今,在观念上有了根本的转变,在方法上有了具体指导的我,接下来就开始期望在课堂上有明显的变化。略读课堂,是该还一份属于它自己的纯净的蔚蓝色了!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