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云:书法不只创作诗词歌赋,源于实用

2013-04-29 00:44刘莉
大武汉 2013年7期
关键词:庆云书法

刘莉

【名片】

1929年生,荆州监利人,字木山。现居北京。现任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书画馆馆员/顾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八一书画院顾问、中国林业书协副主席、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北书画院院士。

他玩微博,穿VANS,84岁高龄觅得美籍新锐摄影师,为他的展览图录拍照。他叫王庆云,这个老头有点潮。

他出身名门,一生为家族光环所笼罩。父亲王遐举被京城书画界以“书坛八仙”及“五大名笔”称许,叔父王轶猛在台湾被尊为“商场书圣”、“独门之王”。

高山之上,王庆云再做创举,他用笔以中锋贯穿全篇,以侧锋协调其间。既沉着,又痛快,笔飞墨走处一泻千里、涛拍岸裂。

12年前,“荆楚第一隶”移居京城。人未到,京城书画圈子已一片沸腾。原来民间书画市场早有人模仿王庆云的笔迹,在市场中卖得高价。听完这个段子,王庆云一笑而过,书法于他,从不是简单的诗词歌赋,早已深深写进骨子里。

童子功,家学奠基

王庆云的童年随父亲在湖南度过,在采访现场聊得兴起,他站起身来,引吭高歌一支湖南民歌。

5岁时,他在父亲条案前研墨牵纸。父亲写个通宵,转头想起小儿,却见他双目炯炯,毫无倦意。父亲心中暗喜,随即为他挑选颜真卿的《勤礼碑》作为临习的第一种字帖。颜字遒劲中有飞逸,雄沉中寓舒和,王庆云一练就是十来年。

技艺是前提,岁月沉淀,笔下写的尽是人生智慧。在抗战年代,王庆云随一家人流亡大西南桂、黔等地。路途遥远,人心惶恐,王家人却不忘吟诗写字。少年王庆云更是将背帖作为怡情之事,停下步子,他拣根枝条,在地上练习运笔。愁肠百结的众人面孔中,王家人的表情,因笔墨滋养,生动而从容。

1947年,父亲王遐举在武汉举行书画展,叔父王轶猛赶来协助,王庆云从纸中探出头来,首次学做“策展”。挂满了父亲书画作品的中山大道是青年王庆云心中不可逾越的文化丰碑。

40年后,在广水工作的王庆云第一次在武汉做个展,选的是湖北建筑展览馆(中南路附近)。他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拖来一整车花草,将书法作品和植物完美交融,这场别致的策划被武汉艺术圈传为一段佳话。

隶书创新,不忘传统

练习书法15年后,受家学渊源导引,王庆云的兴趣自然转向隶书。他对两汉时期血肉俱具、丰神皆异的书法艺术尤为神往,以学《张迁碑》为主,兼学《乙瑛碑》、《曹全碑》。

他不如父亲幸运,书法始终未能成为他的终身职业。然而愈是这样,愈加让王庆云珍惜业余时间。他受《兰亭序》影响,且于《集王字圣教序》用功尤勤,书法古朴儒雅。

有人建议他尽快摆脱他父亲的风格,王庆云心知肚明,要与众不同,与古不同,但“根脉不能丢”,逐渐形成研润雅洁的个性。

精练过篆、隶、正、行、草五体的王庆云,以隶书见长,他以隶体为基调,又吸收魏碑的挺劲,篆书的古雅,行书的流利,让整个作品更加生动而耐看。有人这样评价两代人的书法特点:“若仔细品评,会感到遐翁之书深沉凝炼,结体茂密雄强,以质胜;庆云书则清致透逸,结体萧散淡然,以雅行,其潇洒倜傥、天真烂漫处似有青出于蓝而‘别于蓝之妙,堪称既区别于前贤与他人,也区别于故我的别开生面的全新完美之作。 ”

他不仅沉迷于书法,还在三年前在政协会议上提议在小学重开书法课。“我读书时有大字、小字课,红线划出的八个格子,让我今天能写一笔好字。”

2011年,在武汉举行的王遐举、王轶猛、王庆云书法展用200幅精选作品将同门三王团聚在一起,扉页兄弟父子三人的黑白合照在讲述着王家早年总结的研习书法的道理,“专供一家,兼蓄百家,自成一家。”

要先写中国字,再谈书法

(以下D代表《大武汉》,W代表王庆云。)

D:你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其实像很多名人之后一样,有时也会为光环所累。有人拼其一生,也难超越前人。你怎么看?

W:每个人都在超越古人,父亲也一样,他的隶书和行书别具一格。我为了避免与父亲的字完全一样,想了很多办法。传统的书法是左边轻,右边重,我反其道而行之。我的一笔一划粗细分得很开,粗笔与细笔相差8-10倍,但效果很和谐。无论如何,我写的还是传统楷书。创新要作有源之水,要有底线,现在有人写反字,那已经不是中国字了,何谈书法。

D:书法已经成为追随传统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初学者,你有什么告诫?

W:启蒙时一定要临古代的碑帖,现代人的绝不可取。因为中国的古代碑帖经过千年考验,大浪淘沙后得到历代书家认可。至于学习哪本帖,要看个人爱好,选定一本帖后坚持写下去。不要一开始就学怪帖,待到你形成个人气候以后再出新。

D:据说你搬去北京前就有人模仿你的笔迹做买卖,你介意吗?

W:不介意。因为我至今不参与市场,但这不代表我不了解市场。我观察过很多场拍卖会,牌子举起时,好戏就开演了,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个演员。书画收藏这个市场正在中国形成并壮大,本身是件好事,如果能逐渐形成良性秩序,更加好。

D:你的叔父在台湾这么多年,你对台湾的书法创作了解吗?

W:台湾的文化传统保留的更好,书法的运作机制也更加健康。尽管吴作人很多年前就建议废除书协和美协,但目前来看,难度不是一点点。台湾没有书法类的官方机构,写书法的人要谋生,这反而会督促他们出好作品。没有官方机构,也就没有所谓的这主席,那主席,艺术更加纯粹,免得乱七八糟的附加值。

D:如果要对书法下一个定义?你会怎么说?

W:老子曾讲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如果真要加以简单明了的说明,我认为:书法不一定就是要创作诗词歌赋,书法源于实用,在实用的基础上,不管是诗词,借据,契约,信札;其章法结构文笔都写得很好,加之字(书法)上升到一定的水准就可成为一种艺术品。它就是书法。

D:书法的实用性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特别是触屏的发明,正在被人们淡忘。书法会消失吗?

W:除了实用,书法还是一本艺术,因而它永远不会消失。3年前我在政协会议上提议恢复小学生的书法课,现在已经开课了,这都是在延续中国的根。我的朋友中现在有很多80后,他们学茶道、打太极、聊儒家思想以及学习书法。有人说这是时尚风潮,我觉得是文化回归。

D:书法和水墨从古至今都是一种社交手段,你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的创作吗?

W:以前我们办笔会,我不应酬。现在更不会应酬,因为每幅字都代表着你的水平。你不满意的,就不要拿出去。一旦拿出去,那就是留给别人的印象。有人三刷子就是一个字,我想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猜你喜欢
庆云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
山东章丘至庆云等五条高速公路项目开始招标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石庆云
书法欣赏
书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