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殿堂

2013-04-29 14:03冯骥才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左拉棺木德彪西

冯骥才

去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人的名字。

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入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他和这里所有的伟人一样,都安放在地下。因为地下才意味着埋葬。但这里的地下是可以参观与瞻仰的。一条条走道,一间间石室。所有棺木全都摆在非常考究和精致的大理石台子上。雨果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

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字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而遭到迫害,因此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十九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呜冤,因而被判徒刑。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就是由他奠定的。

卢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细,正面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枝花来。世上有如此浪漫棺木的大概唯有卢梭了!再一想,他不是一直在把这样灿烂和芬芳的精神奉献给人类吗?从生到死,直到今天,再到永远。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也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鲁迅式的人物,却不是朱自清。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特意要到这里来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这里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烧灼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找寻真金般的真理。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献上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它们总是新鲜的。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五百六十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一百九十七名。我想,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烈士成千上万,为什么这里只是作家?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做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为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原载2013年6月(上)《领导文萃》】

插图/糖衣炮弹/谭学伟

猜你喜欢
左拉棺木德彪西
牛仔男孩面试记
棋事
李瓶儿、秦可卿“棺木”新解
蝴蝶与棺木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左拉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