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然而最近,有一位小学老师却发现,现在的儿童节似乎也在渐渐变味,成为一些孩子“拼爹”、“拼富”的节日。
法国学者卢梭曾经说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节竟然异化成了“拼爹”、“拼富”的日子,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成长发展,没有贫贱与高贵之分。如果单单因为过个儿童节,让孩子因父母职业、身份的不同而“世袭”父母的功过,未免有失偏颇。其实,由于遗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个性差异,这本不足为怪,但小小的幼儿便习惯于“拼爹”、“拼富”,这到底是为什么?
据报道,这两天,网友“鼓楼我的家”发帖称,自己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下课时听到班上的小朋友们讨论六一节的礼物,让她大吃一惊。“有个孩子说,我爸是副处长,他的手下送我一台学习机呢;有个孩子更逗,直接反驳他说,你爸太没面子了,手下才送你个学习机,别人来我家求我爸办事,我在旁边说家里的iPad坏了,玩不了切水果了,那个叔叔直接就在我家上网,给我订了一个iPad,第二天妈妈就在家收到货了。”惊讶还没有结束,“这两个同学相互比完,班上的体育委员也加入了他们“拼富”的话题,告诉两个同学说,我爸六一儿童节什么礼物也没送我,就说拿出三万块钱,带着我给孤儿院的小孩送礼物。”网友“鼓楼我的家”在一旁听得直冒冷汗,这好好的节日,怎么就变成了“拼爹”的日子了呢?事实上,这绝非孤例,而是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真真切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儿童节”成为“拼爹节”,在校园中出现这种现象有违常理,在儿童中存在广阔市场更是不应该,但这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不仅仅说明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正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折射出当前教育存在的某种失误。换言之,对于目前一些学校出现的这种“拼爹”、“拼富”的热现象,绝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追根究底,从本质上探求问题的根源。学生的特权意识越来越强烈,除了有家长的影响和干预在里面,也不能不说是当代教育的一大失败,说明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体制仍然存在漏洞。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别和个性差异,而不是分三六九等搞群体歧视,因其父辈的权势或卑微而让孩子遭受差异化的待遇。学前教育的创始人福禄倍尔认为,幼儿园是所有学前儿童的机构,不应由家长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儿童是否可以入园。不同地位、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儿童融合在一起游戏、生活、活动,那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就是以幼儿为本,崇尚自由、自我、平等的幼儿园精神。其实,不独幼儿园应该如此,大中小学校都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遗憾的是,今天的校园早已背离了当初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精神,结果,我们更多的是沿袭了学校宗旨和理念的名义及其局部的形式。当歧视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习俗、传统或不成文的规范,对某一群体的歧视成了一种普遍的做法,这种歧视的非正式制度不仅会促使有偏见的人采取歧视行为,而且会迫使本来不愿意歧视的群体也采取歧视行为。看来,破除不良社会媚权心态对学校的影响,除了要摈弃腐朽的官本位思想外,关键还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原载2013年5月30日《中华工商时报·观点》】
插图/羡慕/王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