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无名氏”

2013-04-29 14:03:04周濂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情味儿无名氏输家

周濂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大一学生的来信,回复时我扫了一眼她的电邮,尾缀是“pooh”,便追问了句:“你喜欢维尼熊(Winnie the Pooh)?”我很快收到她的回信:“老师,您是第一个从我的邮箱看出来我喜欢维尼而且向我问的!而且,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个在课堂上叫我发言的!是第一个上大学以来问我叫什么名字的……”

她的喜形于色让我颇为感慨。算起来,这个自述“很单纯、很开心、有点幼稚”的孩子很快就要在大学度过将近一年的时光,但在这一年间,很显然她一直处于“无名”的状态。在偌大的校园里忙忙碌碌地出入于各个课堂,就像小马驹儿在没有路标的大草原上没头没脑地四处乱撞,却没有一个老师真正在意过她的存在。

为求证这个现象是否普遍,我在“校内网”上挂了个帖子,征询学生的意见,结果观点惊人的一致:“多数老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无名四年并继续‘无名飘过”……其中一个说法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大学校园盛产“无名氏”,是因为“如今的大学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人情味儿的自助性社会”。

大学之所以没有人情味儿,首先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人情味儿。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大学教师早已把肩上的责任自动缩减为单纯的授业。解惑?对不起,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异乎寻常地守时,来时无影去时无踪。一个大一的孩子告诉我,这一年来只有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留了电子邮箱,其余的人都对学生抱着“敬谢不敏”的漠然态度。

公允地说,大学教师没有义务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里,学生若想脱颖而出,赢得老师的关注和承认,就必须首先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且强大——这是基本的生存之道。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有基于“优秀”与“卓越”才能够得到“承认”和“尊重”,那么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将注定只是“无名氏”。因为究其根本,“卓越”是一个贵族性的概念,它无法均摊给所有人,而只可能属于少数人。

这个学期我收到大量学生的来信,都在焦虑于为什么周围的同学如此目标明确,为什么自己依旧懵懵懂懂。出于某种补偿心理,他们会一方面忙不迭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又强求自己在考试时门门得优。在这种全方位恶性竞争的氛围下,只可能造就彻底的赢家和彻底的输家。都说大学教育正在堕落成为一种“失去灵魂的卓越”,但是在我看来,更为忧虑的是那些赢家并不因此成就“卓越”,反倒因为熟谙了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现实主义者;与此相对,输家则因为遭遇挫折或不公而成为愤世嫉俗者和犬儒主义者。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以丧失灵魂为代价。

我在“校内网”挂出那个帖子后不久,一个研一的孩子来找我,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他因故缺课,一周后,当他进入教室时,老师递给他一页纸,说:“你上周没有来,这是给你留的课程讲义。”这个孩子说,读研究生的这一年里,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无名氏”。

【原载2013年6月12日《科教新报·文化》】

插图/我们与母校只是一场

交易/胡 丁

猜你喜欢
人情味儿无名氏输家
北京的秋,那些“人情味儿”与“精气神儿”
妇女(2021年10期)2021-11-24 03:28:57
“我没有名字,也无家可归”——关怀城市“无名氏”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22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人情味儿”
速读·上旬(2019年10期)2019-09-10 08:43:13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宋代无名氏词研究文献综述
我所认识的民国作家无名氏
让英语教学多一点“人情味儿”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04:46:51
山城的人情味儿
油价暴跌的赢家和输家
从输家到赢家
综艺报(2015年1期)2015-05-30 16: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