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fe
钟立风被称为国内最具文艺气息的民谣歌手,他的最新专辑叫《欲爱歌》,名字的灵感来自作家蒋勋的一本书。就像是他在歌词里对大师们的引经据典,从蔡明亮、塔可夫斯基、费里尼到木心再到南怀瑾,他们的言谈变成了钟立风言谈的一部分。钟立风说,读书改变了他。我们不能忽略他歌里面无法抑制的深情,他有那么多艳遇,有那么多爱吗?他的那些恋歌从哪里来?这次Q和钟立风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他的过去,以及他的爱恋。
●成名
钟立风不是没想过要大红大紫,刚到北京时在小酒吧弹唱,因此结识了不少音乐圈的朋友,当时校园民谣的黄金时代刚过去,老狼和郁冬这样的民谣歌手经常会带着一帮朋友去这家酒吧看演出。钟立风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契机认识了他们,后来也就有了老狼找钟立风写“弄错的车站”这样的合作。
后来同酒吧老板熟了,钟立风也会推荐自己的朋友去演出,当时有个小钟立风一岁的哥们儿,大家管他叫“涛贝儿”,是北京大院儿长大的孩子。那时和钟立风关系很好。因为热爱唱歌,钟立风就带他去这个酒吧,别人是唱几首就下来了,而“涛贝儿”一唱就没完。后来老板说:“小钟,那个人是谁,唱这么难听,赶紧叫他下来!”
谁知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著名歌手陈羽凡。“头一天还睡在一块儿呢,怎么过了几天那么大的名气。”钟立风回忆说。这样一夜成名的朋友一个个从身边冒出来,而自己的生活依旧如故,钟立风按捺不住了。尽管内心焦躁不安,自己使足了劲儿想写首大众喜闻乐见的歌,却事与愿违。在他的简历里,有一首让“水木年华”唱红了的代表作—“再见了,我最爱的人”。当时有朋友劝他,说再写出这样的一首歌就可以了。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他觉得那种比较商业的歌曲也不是那么好写,个人气质上来说也不是这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歌,因为当时的状态就那样。而且他认为,包括“在路旁”这样的歌以后也不会去重复了,肯定要告别那个年代。
●困苦
钟立风的音乐之路要从杭州学艺说起。他去杭州拜师学吉他,没学几节课就上手了;老师给他单独开课,后来开始自己写歌。在杭州时就已经攒了七八首原创作品。去大学演出,台下阵阵喝彩。这让钟立风飘飘然了,天天嚷着自己要去北京签约唱片公司。结果有一天一个朋友跑来,就说“你晚上收拾好行李,明天就去北京吧,我把火车票都给你买好了”。“哈!你怎么买了啊?”朋友说:“你不是天天说着要去北京签约吗?我爸爸去北京开会,我就让他多买一张。”
这么着,钟立风就一下子扎进北漂大军中,开始了他最初的一段穷苦时期。一开始就处处碰壁。彼时“唐朝”、“魔岩三杰”这样的摇滚黄金时代已过去,校园民谣也开始收尾,唱片业开始走下坡路。虽然那些怀揣音乐梦的吉他少年还那么多:钟立风去唱片公司面试,经常就看到自己的“同行”,都是来自天南海北。老板坐在那儿压根儿不理你。面试时,自己就对着几名考官清唱起来,“太傻了”。后来去了正大唱片,那时还做幕后的孙悦倒是很看好钟立风的歌唱,便对他说要是暂时没找到工作,就先在他们公司上班。结果这上班的工作就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吉他少年。
后来好歹找到了一份对路的工作:在酒吧驻唱。每周两场,一场40块钱。有一阵子他住在圆明园附近,晚上8点的演出,4点就坐上公交车,晃晃颠颠地去场地。演完还要赶最后一班公交车,还要坐“面的”, “只要10块钱就能坐很远”。回家路上人烟稀少,钟立风背着琴往车站跑,跑着跑着,发现就自己一个人,一转眼看到一个影子跟着自己跑,“一种孤独的感觉又生出来了”。就觉得,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生活啊?再往后一展望,一片天昏地暗,不知道以后会怎样,这使他感到悲伤。
“很奇怪,眼看着要打退堂鼓了,它又会给你一点点暗示”。有一天,突然遇到一个唱片公司的大老板,这位老板此前成功包装过女歌手,他跟钟立风说,你没问题的,我会给你多少多少钱。钟立风欣喜若狂,结果却不了了之。这经历虽折磨人,不过就像这样的“暗示”,忽闪忽闪的。他说,有时自己睡着睡着,突然就笑出来了,觉得明天可能会不太一样。“过了那个槛儿,然后你又走下去了。”无论苦还是乐,顺境或逆境,都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在循环,相辅相成。他想起那时候自己做不了的事,就去多想,有时想着想着就摸出一点门道来了。
朋友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那时候在酒吧里认识一位大哥,后来前去拜访钟立风。看到他大冬天的在屋子里烧煤,一整天缩在煤炉旁取暖。那位大哥后来就给他找了一个住的地方;还有一次他发烧了躺在屋里,突然陈羽凡给他打来电话,听到那里吵哄哄的,以为出了什么事,陈羽凡当即就打个车赶了过来,一见面急匆匆地劈头就问:“小钟,你没事吧?谁欺负你了?”
●自闭
面前的钟立风,穿着一件蓝白格纹的衬衫,说话的语调低雅,等兴致上来,屋内的气氛也跟着热烈起来。他倒在沙发上,不经意间衣襟的下摆突兀地敞开,说话变得粗犷豪迈。
见他侃侃而谈的样子,你完全想不到他童年时是另一副模样。童年的他自闭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他要么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要么就借故跑出去到街上瞎溜达,“生怕一句话我答不上来,脸红,浑身发抖。”
他来自江南小城的一个五口之家,排行最小,“普通家庭,也不是什么书香世家。”小时候家里没什么藏书,唯一能和他后来的文艺气质联系得上的是母亲以前唱过京剧。他看过几次,觉得挺有意思,但印象并不深刻。后来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我真的喜欢文学,我在歌里面带出我对文学的崇拜和热爱。”他这么说,“不是简简单单的,我是切身实际地在里面投入了我的感情。”
说读书改变了他,有一点为证,就是那个曾经为自己长相自卑不已的少年,好像从中获得了一点点信心,他开始相信“相由心生”这样的说法。他看书上说,小时候长得漂亮的人,大了就停在那儿了,倒是那些 “没长开的人,如果你给他一个机会,他会重新生长开”。钟立风记住了这句话,蓦然回首发现长相还真的变了。他看自己小学五年级的一张照片,觉得比现在的自己还显老。有一回走在马路上,侧面迎来一个父亲的朋友,他冲着钟立风直喊其父亲的名字,再一看才发现认错人了。按理说他在家里最小,会更受宠。可父母似乎更喜欢他的哥哥和姐姐。有一次父母去香港,买了很多衣服,他的哥哥和姐姐都穿上新衣服了,唯独钟立风什么都没有。这才听到父亲想起了什么似的说:“这次忘了给风带点什么了。”钟立风甩头就跑进房间里闷头大哭。
“我也不怪我父母啊,我真是毫不起眼,现在我自己想象那种状态,真的会忽略你的存在。像空气似的。”
学习成绩是一直都不好,哥哥和姐姐都考上大学了,而他高中没读完就辍学。实在是学不下去,他说自己是“很笨很笨”。上高中的时候,哥哥还专门辅导他功课,但怎么教都教不会。他是真的不会。就这样,整个童年都过得很孤独,因为太不起眼,不被人关注,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疑心别人在背后悄悄议论。越是这样腼腆,就越没有朋友,越是不自信就越不懂,如此陷入恶性循环。
一年夏天,他住在城里的表姐整整一个暑假都住在他们家。表姐十七八岁的年纪,貌美如花。这一来,引得方圆几十里的小年轻们一阵骚动。在钟立风的记忆里,这位表姐总是打扮得漫不经心,穿着一条裙子,“腰身有多少褶子我都清楚”。迷人极了。她打羽毛球时轻轻一跃,“感觉飞起来了”,一颦一笑都让钟立风心慌意乱。追求表姐的人都排起了长队。本来近水楼台先得月,钟立风是最有机会和表姐接触的,不过他实在是太腼腆。虽说整个暑假表姐都在他家,“都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吃饭的时候一桌人围坐,他扒几口就赶紧跑开。
后来有一次家里其他人都出门了,表姐正经过弄堂;钟立风跟在后面,正欲鼓起勇气打招呼,眼看伸手就要碰触到她肩膀,一犹豫,最终还是掉头就跑。这段经历让他内心泛起一阵涟漪,钟立风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仿佛是童年,仿佛又是爱情”,他说每逢自己说不出那种感觉的时候,就用这样的说法表述。这也很大影响到了他后来的创作,“就是女性的那种美,那种脆弱。”
●恋情
钟立风经历过几段感情。他的初恋在杭州。这位女孩后来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嫁给了他的同学,和钟立风的道路不同。似乎是感觉到钟立风想要走“音乐梦”这条路,这位女朋友数次鼓励他北上“找唱片公司签约”。
到了北京,开始的两段感情最终都迫于“谈婚论嫁”的压力草草收场。先是在一所学校认识了一个刚好在北京进修的研究生女孩,没交往多久女孩子就和他谈未来,当时的钟立风哪里安得下心。后来出现了一个小护士。那时候冬天演出,感动的往事想来仍历历在目:一次钟立风的传呼机收到这个女孩的消息,说是让他到门口一下。到门口,就见女孩子把买来的一条秋裤和一件毛衣给他,嘱咐他别让自己冻坏了。
她还带了自己的姐夫和姐姐来看他演出,第二天就和他摊牌了,说家人觉得他挺老实的,也挺有才华,可以继续交往。前提是不能再唱歌,说家里同意先给他买辆出租车,先学车,以后就去开出租车。虽然挺喜欢这个女孩子,可钟立风考虑了两周,想来开出租车这事还是不靠谱。
第二年他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女孩子,个子比他还高,心气颇高,在遇到钟立风之前,也没怎么跟男孩交往过。
在北京初期,正是钟立风生活最漂泊不定的时候,整个儿一浪荡子。女孩儿让他去拜访她母亲,钟立风也不去。他想啊,自己一个做音乐的,全国各地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自己连一个正经的身份都没有,加上年纪轻轻,根本没好好考虑这事。那时又花心,被其他女孩子吸引走了。这让这个女孩子特别伤心,回去就哭,她的母亲都这么说:“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你看他都不敢来我们家,把这事情说一下,只会惹你生气。”
过了两三年她的母亲觉得女儿在北京终归放不下这段感情,就把她送到日本留学去了。这一走,钟立风反倒想到女孩的好,感觉跟其他女孩子都不够默契,开始学乖了。就在女孩儿出国的3年时间里,他们互相通信,直到现在那一叠叠的信件还藏在家里。
等女孩儿回来之后,钟立风签了公司,觉得自己可以上门拜访了。没想到她的母亲也特别喜欢钟立风,喜欢他写的那些歌。2006年,钟立风终于发行了他的第1张专辑《在路旁》,他记得那天是3月8日,同一天他和这个女孩子就拿着户口本去登记了。
一个在创作里写无数情事,迷恋于艳遇,迷恋“将爱未爱”的歌手,原来身边早有一个相伴而行的爱人。
钟立风说俩人虽然工作不同,但趣味相投,有很多共同话题,有时候觉得妻子“鉴赏力上比我高一截”。说自己写的那些歌和文章,完工后都要先让自己的妻子“审核”。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他妻子的作风总是力求简洁,不容许有多余的东西,所以看到钟立风写的哪段话哪个句子繁琐了,就会给他指出来,她觉得一般的就放弃,觉得好的钟立风才保留下来。
“她一直像守护神似的,把控着我。”
他觉得相比自己创作里的那些“艳遇”,这段感情正好是一个平衡,“那方面是不确定的,这方面是稳定的。”妻子很理解他的创作,有时候在家里待久了,甚至会劝他要出去旅行,因为妻子知道他需要“那种能抓住一些东西的生活状态”。出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体验,去感悟,去挽回流逝的记忆,好把它们捡起来,放到音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