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进化

2013-04-29 19:28
Q现代艺术 2013年7期
关键词:电音学院派乐手

另一种脱胎换骨

回到2008年,正当大家听着伦敦独立乐队These New Puritans大剌剌玩出后朋克与饶舌摇滚合体的单曲“Elvis”而为之亢奋之际,那时我们都意料不到这群来自Southend-on-Sea的年轻乐手,在5年后的今天竟可以创造出朝向学院派现代古典音乐的第3张专辑《Field of Reeds》,看到他们经历过脱胎换骨的跃进过程,进化成了一个艺术乐团。当然,These New Puritans从不只是所谓的独立摇滚乐队那么简单,更别因为乐队早年曾获法国时装设计师Hedi Slimane邀请为Dior Homme的时装展创作配乐,以及成员George Barnett当过模特,而把他们视为“独立潮团”。

These New Puritans在2008年的首张专辑《Beat Pyramid》当中,已展现出后朋克、车库摇滚、嘻哈、电音、田野录音共冶一炉而来的折中主义音乐态度。到了2010年的第2张专辑《Hidden》,长达7分多钟的单曲“We Want War”慑人心魄,从沉重的鼓击引子到幽幽的黑管乐、荡气回肠的古典唱咏,毋庸置疑,是他们投向深邃音乐层次的野心。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见证了乐队在音乐造诣上的提升。在《Hidden》时期,自学乐理的主唱兼灵魂人物Jack Barnett,已可以写乐谱给木管乐、铜管乐、敲击乐手来演奏。如今在《Field of Reeds》里要他写乐谱给管弦乐团与声乐合唱团,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难度。Jack Barnett表示,美国剧场作曲家Stephen Sondheim、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Oscar Hammerstein以及德国作曲家Kurt Weill,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人。乐队引进Elisa Rodrigues这位来自葡萄牙的爵士女歌手,以及Jack采用了Magnetic Resonator Piano这套由玛丽王后学院的数码音乐中心教授Andrew McPherson所研发,并且只曾被现代古典音乐家所采用的电子原音钢琴装置,皆反映了现在These New Puritans的严肃音乐取向。在管弦乐团伴奏下,《Field of Reeds》里并不尽是思古幽情的感觉,而是听来好比由音乐学院出身的乐手创作出来的唱片般。他们是试图捕捉现代音乐的不协调氛围,采用学院派的前卫音乐素材,在歌剧化的演唱下形成如剧场音乐那样。反之,我们在These New Puritans身上已找不到什么独立摇滚乐的成分了。

我喜欢看到摇滚乐手演进至艺术音乐或学院派现代音乐的过程。最经典的例子可以说是英国神级音乐家Brian Eno,这位来自华丽摇滚乐队Roxy Music的电子乐手,单飞初期继续拓展其艺术摇滚取向,到1975年发表首张纯Ambient姿态个人专辑《Discreet Music》一头栽进学院派前卫音乐之范畴(唱片内附详尽的音乐理论文案)、创立他的前卫音乐厂牌Obscure Records,然后成为无人不晓的Ambient电音教父,多年来为乐迷所津津乐道。

又如英国乐队Japan的灵魂人物David Sylvian,他发表过一些多媒体艺术装置展览配乐,在近10多年间他已全然投入Avant-Garde艺术音乐征途。同是英国新浪漫乐团出身,Talk Talk到了后期的《Spirit of Eden》和《Laughing Stock》专辑已是多么深邃的前卫摇滚作品。而David Byrne走出了美国纽约市新浪潮名团Talking Heads,他不单与Brian Eno合作打造跨越电音取样拼贴、非洲节奏、第3世界音乐与Ambient的实验音乐专辑《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还为Twyla Tharp的舞蹈演出《The Catherine Wheel》、Robert Wilson的音乐剧《The Knee Plays》创作音乐,他曾于1991年发表过《The Forest》这张管弦乐专辑(亦是Robert Wilson的剧场配乐)。

而如今,我看见Jack Barnett与These New Puritans正在向这个艺术范畴进发。

猜你喜欢
电音学院派乐手
人生如爵士乐队
人生如爵士乐队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网易放刺电音:后浪世代的全新自我表达
Liquid Nights新加坡电音巡演 Alan Walker、胜利现身
演出就要开始了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电音狂欢,释放真我
张艺潇全新力作《如果》引领电音音乐风潮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