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允秀
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文言文内容所占比重不少。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重视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是对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觉得文言文诘屈聱牙,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的不能完全达到,教师对此感到棘手和苦恼。由此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它得到长远的发展。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们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的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领导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充当容器的作用。教师虽然苦口婆心的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的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不但没能体会文章的优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
3、学生是文言文学习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加强教师主导意识。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它是一座巨大的思想、文化、艺术宝库。但由于文言文自身文言分离、古奥难懂等特点,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语言障碍,难以充分理解文言文负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理解文言文有时代和感情的隔膜。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和帮助,需要教师充当纽带和桥梁。文言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文言文的学习价值,充分把握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以确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有用信息”。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向性问题。
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求我们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我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讨论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
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可以运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四、引导学生动口多读、多背
古人写文章注重音律,文言文中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强烈的节奏感和富于乐感的音韵构筑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许多文章读起来,都给人一种琅琅上口,语感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 语感的生成离不开体察入微的朗读,在文本信息的输入过程中,通过人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将文章的音、形、义、情点点滴滴渗透到阅读者的思维容器中,经过编码、排列、组合,形成可以随时取用的语言材料, 然后才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要多读,才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累语言素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背诵一定量的古典诗文经典作品。表面看来,背诵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渗透到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
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五、注重文言文中的词句灵活运用
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句相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灵活性,这些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我们要强调突出,如《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我们可以结合流传下来的词语和现在仍在使用的词语来理解,如“见谅”的意思是“原谅我”,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慈父见背”中的“见”。而记住“舅夺母志”的“夺”的意思,就可以理解《屈原列传》“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论语 · 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夺”的意思。如此,能够能够提高学生文言实词理解的迁移能力。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前后联系思考、灵活运用。此外,重视文言文翻译技巧点拨到位。准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我们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信、达、雅”这一基本原则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技巧。我们要精选代表性的句子、语段让学生认识到翻译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体悟“留”“补”、“换”“调”等翻译技巧,更要指点他们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要求,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译准句子,理解文章,把握文言精品的精髓。
综上所述,我们要对文言文教学有所成效,就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知识面,丰富学生文言阅读面,增强学生文言阅读的语感和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能显著提升,教学活动也就会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