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芳
摘 要: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判断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TPR教学法的理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吻合的,课堂教学中力图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语言行动和谐基础之上的语言教学法。
关键词:TPR教学法;少数民族;课堂教学;多媒体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动作反应法的简称)教学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Dr.JamesJ.Asher)提出,力图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语言、行动和谐基础之上的语言教学法。目的是在儿童开口之前培养其听力能力,言行协调一致,减少语言学习中的心理压力。它根据儿童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孩子通过跑、跳、唱、演、画、做游戏等来学习英语。借鉴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把它运用于低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低年级学生的母语和日常用语都不是汉语,汉语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在使用和理解学习内容方面有障碍;另一方面,我们教师看重的仍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甚至将这些结果作为考核学生的最终结果。而对少数民族儿童是否享受快乐的学习,对学习是不是一种乐趣?是不是一种渴望?则很少为孩子想过或努力过。在少数民族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运用TPR教学法,具有这样的优势。
表演教学用肢体语言说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传达学习信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肢体语言和民族文化背景的结合为切入点,归纳、总结出肢体语言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三年级的一位哈尼族老师在执教《盘古开天地》时,充分把握了TPR教学法的内涵,她把盘古“顶天立地”的动作,让学生用双手做出使劲顶着天,脚蹬着地的样子,让学生感受顶天立地的艰辛,体会盘古的伟大。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抡起”“猛劈”,请学生用表演来理解体会;再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上升—下降”“轻—重”“天—地”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来体验理解词语,感受这些词语的语境,充分、合理地为课堂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整堂课学生活跃,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高。再如,勐罕小学的一位老师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利用拍手、跺脚、把诗编成歌来唱的方法读诗句、悟诗意,课堂气氛愉悦,学生学习兴趣高昂,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时,师生可以以做手指操的互动形式导入新课,运用肢体语言来阐明语言信息。教师先做示范动作,再要求学生重复同样的动作,学生很快可以自如地对指令做出完全正确的反映。在学习“角”的过程中,在做的动作中找到“角”,又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新课做了铺垫,巧妙地让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角,利用触摸角、做角的肢体活动,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着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直观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重视整合,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图片、多媒体课件、视频、板书、卡片等教学工具来能够很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运用TPR的同时,可以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完全融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上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秒”的概念,用多媒体出示新年倒计时钟声:10、9、8、7、6、5、4、3、2、1,全班学生起立随钟声的敲响数数;同样用多媒体出示世界冠军刘翔在“秒”内完成跨栏的图片;学生用“秒”来写字竞赛:5秒内我们能写多少个字;观察时钟分针走一圈是多少秒,我们能在这圈内完成哪些事:拍几下手、跺几下脚、写几句乘法口诀等一系列的活动来理解体验“秒”的长短,这些活动都是在多媒体与TPR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这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去习得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不仅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浅显易懂,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TPR的这些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明显,在小学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孙乃玲,孔祥密.关于英语教学法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J].沧桑,2009(1).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景洪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