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学的心理过程分析与应用

2013-04-29 21:57杜欣欣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7期

杜欣欣

【摘 要】本文以11岁~17岁学生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侧重于分析教与学关系中的心理过程。该群体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校内功课压力较大,用于心灵成长的课余活动空间偏小。在本文中,我的论点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琵琶教与学的心理过程对琵琶学习的短期和中长期的效果都很重要。二是,琵琶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秩序和规律。充分认识到教学心理过程的重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心理过程。

【关键词】琵琶教学心理;学习琵琶心理;心理过程

本文以11岁~17岁学生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侧重于分析教与学关系中的心理过程。11岁至17岁之间的未成年少年的心理特征主要为好奇心强,学习目的性不强,兴趣相对不持久,但是自信,天真,渴望被肯定和尊重。该群体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校内功课压力较大,用于心灵成长的课余活动空间偏小。琵琶是一个美丽的传统乐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这个趋势是西洋乐器热后的一次民族艺术价值认识的一次回归。

在本文中,我的论点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琵琶教与学的心理过程对琵琶学习的短期和中长期的效果都很重要。二是,琵琶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秩序和规律。

一、心理过程在琵琶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重视琵琶教学中心理过程的理解与运用可能会导致教学失败,也就是达不到教学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负面结果很容易在忽视教学心理过程的作用下产生,如音乐价值观的缺乏,学习动机不明确,音乐感知不敏感,兴趣持续受挫,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不佳都会造成持久的或短暂的教学挫折甚至失败。

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好的音乐是不可能在“无心”的状态下产生的。另外,音乐也具有发展心灵的作用。琵琶演奏需要十指和谐配合,非独奏的乐曲则需要在和乐队的完美协作中才能完成。协调与合作的质量也是需要优良的心理过程的。

二、琵琶教学心理过程的两个层面

本人将教学的心理过程分成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宏观过程,二是微观过程。宏观过程是长期形成并持续起作用的音乐价值观,音乐感知与兴趣动态;微观过程是日常的教与学或上课时间内的心理感知与调制程序或规则。这两个层次相互交叉作用,支持琵琶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动态发展。

1.宏观过程

宏观过程的时间单位为长期的,虽然没有一定的时间界限,但是它的作用是内在化的,所以宏观过程的作用是持久和深远的。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变量是音乐价值观,音乐感知和兴趣动态。

(1)音乐价值观的培养:每个人的音乐价值观有差异,对琵琶音乐同样适用。在各种乐器中,我们必须认识自己所教乐器及其产生音乐的美,除此之外,还要对学习该乐器对学生其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的有效作用有深刻理解。

我自己的处理是这样的:我会首先询问学生为什么选择学习琵琶,为什么要学音乐,也就是了解他们的音乐价值观雏形并加以培育,然后说出我的琵琶音樂价值观。通常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起先只是好奇或想象自己对该乐器的驾驭的能力。被动学习的也有,按照家长的建议来尝试的等等。音乐价值观的形成是初期学习重要的心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以及对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产生长远的支撑作用。

那么,为什么学习琵琶是有价值的呢?一是琵琶具有传统的价值,琵琶是中国古典传统乐器,有很多古典和现代的琵琶曲广泛传播。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传统的美的东西是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具有坚实的文化根基。二是琵琶音乐具有多样性,它既可以演奏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乐,又可以演奏西方十二平均律作品。琵琶作品的涵盖面很广,从古至今,从中国走向世界。所以学习琵琶是很意义的。教师和学生还有家长都应该在琵琶音乐的价值观上取得共识的。

(2)音乐感知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处理方式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琵琶名曲的鉴赏,让学生感觉琵琶可以实现的思想感受和意境的表达。如琵琶独奏曲《天鹅》,琵琶可以表现清晨平静湖面上波光粼粼中,天鹅在恬静中缓缓地梳理着身上的羽毛,最后抖落身上的晨露展翅飞上蓝天;天鹅拍打翅膀,天鹅的叫声都可以用琵琶完美地演奏出来;曲子里面表现的在暴风雨中不屈不饶的精神,以及力量中蕴含的正直的心和柔情能用琵琶艺术地表现出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演示时,不仅注意对技巧的演示,更注意把我自己的音乐感知表现在演示中,从而加强对学生音乐感知的训练和培养。

(3)引导兴趣动态

学生的兴趣很多时候是不成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动态特征。教师持续稳定的兴趣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兴趣最大的伤害可能是持续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可以来自于技术难度和教学过程的交流。我的做法是在学新的有难度的指法时,同时巩固已经掌握的指法,让学生感觉到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收获,同时对新的技术难度产生克服的欲望和动力。另外,不以学生接受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来评判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进程是有区别的,学的慢的未必就是以后音乐能力不足的,反之亦然。

2.微观过程

如何在日常的上课时间内的管理好心理感知与调制程序或规则,保障教学在有效的教学相长过程中完成。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成为称职的学生,因为学生是教与学这个信息流的一个端点和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单元,是教育和学校存在的根本原因。因为11岁~17岁的学生虽然未成年,但是对是否受到理解和尊重较敏感。好的教学过程首先要有老师和学生双方积极的心理参与。让我们比较两个情景:(1)老师见到学生后立即严肃地开始上课;(2)老师首先和学生简要交谈,关心并调整各自的情绪,然后进入课程。情景一可能的结果是,学生思想难以集中,还可能会揣摩,老师今天是不是心情不好?学生我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等等。这写心理过程显然是破坏性的;情景二可能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都会专心致志,积极参与分享。这个效果是所有的学生和家长、老师都想看到的。

三、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中,心理过程通常很容易被忽视,由于教学本身的技术性所致,还有我们社会中的非技术原因造成。为了改进教与学的效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心理过程的重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心理过程。这样教学过程才会产生教和学两方面都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