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生 高龙
在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首要作用是确保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及农田的灌溉用水。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科学化管理,以及建成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是水利部门的工作职责,更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是必须正视和严肃认真面对的。然而事实表明,“工程易建管理不易”似乎成了一个农村水利设施的通病,许多工程在建成后,并不能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这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变相的浪费,还是对农村发展与建设的一种阻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先从问题本身入手,摸清问题的本质,找准病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重点问题
1.农民群众水法制意识淡薄,水利工程人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工程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一些人会故意的去破坏这些水利设施,例如,用刀割破供水管网,破坏或盗取提灌站的门窗,甚至盗取电缆、机泵,使正常的提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也有一部分沿路水利设施被过往车辆碾压损坏,造成运行不正常。
2.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工程效益日益衰减:一些工程建成期较早,除工程建筑自然老化以外,加之管理不善,维护资金难以筹措到位,管网渗漏,甚至带“病”带“残”运行,渠道垮塌之处得不到到妥善的解决,使得工程运行效率低下。
3.用水效率低,部分水利设施存在重复建设: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目前一些地方的水利设施,又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资金重复投资,而使用效率并没有因此得到相应的提高。
4.部分地区群众思想落后,加大了对水改、水建工程的建设难度:不少地方的群众,对当地的水源还保持着迷信思想,认为既有的水源处不能轻易改动;管网、渠道过田过土时协调难度很大,不能按照既定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大多时候只有更改设计方案,管网沟渠只能多绕弯路。这无形中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增加了水利设施系统性、科学性建设的局限性。
二、今后水利工程管理的几点设想
对原来的管水制度可以按照以水养水、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改革。目标是建立水利设施效用长效机制,手段是改革传统的管理制度,更加明确政府、水利部门和当地村委会以及运行管理人员的职责。
1.加强水行政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水利工作人员人为介绍,发放宣传画册等方法,对《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水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和转变老百姓的思想,让群众明白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联,凡是做违背法律规定的事情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进行不定期摸底调查了解:由包乡人员进行情况调查,搜集、统计各自负责范围内的水利设施运行情况,加强平时工作检查,填写运行记录,并备案保存,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
3.加强管水人员的管理素质:在水工程当地认真挑选有责任心、肯干事的人员对这些水利设施进行管理,以此来加强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增强水管人员与水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出现问题及时向水管部门反映。
4.建立科学收费制度:对于水利设施维护所需费用,采取“谁使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收费定价必须根据当地情况,但实际水价应在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定价。
5.立项的科学分析: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对所需建设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和分析,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在有立项意向时,及时上报上级单位,在管理权限内,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前期的数据采集等工作,并记录备案。
6.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对民间资金加以充分利用,通过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采取自愿捐款的方式向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群众进行筹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因避免强制集资而生民怨;在资金筹措渠道方面,还可以尝试“广告冠名”的形式,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由某企业捐款修建,可以用该企业名称命名该工程,而企业可以获得在当地进行广告宣传等优惠条件,例如墙体广告,树碑等。这样可以到达到企业得宣传,百姓得实惠双赢的结果。
7.尝试建立水利工程“受益即管护”责任制度:在哪段工程受益及工程所经过范围内的村民,就应该对经过住宅或田土范围内工程段进行日常看护或简单维护,逐步在村民中建立起一种“水利设施为大家,大家尽心来保护”的思想,充分依靠群众,发挥合力,提高工程养护维护效率。这是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三、新思路下工作开展的重点
1.完善水源开发与水量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淡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合理分配农灌,人畜饮水及企业用水水量的分配,最大限度上避免用水平衡失调现象的发生,促进政府调控、群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加快水利工程管理及产权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企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工程管理与运行体制。在国家具体政策規定的范围内,尝试性引进管水市场化管理模式,即逐步建立政府牵头、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村民组织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构建和谐的工程建、管、用综合环境。
四、总结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水利工程科学化管理,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化利用,提高水利用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仅有的水资源配置,必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的环境改善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