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据北京市多地法院、检察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儿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且被害人年龄呈现低龄化、受害次数高频化的特点。“全国儿童性安全知识教育状况调查”出炉,调查中93.1%的家长支持将“预防儿童性侵害”相关教育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体系。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340个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40起案件中,50起为校园性侵害案件,农村校园性侵害案高发,约占60%;侵害者以老师、校长居多,约占70%。可见,未成年人性侵事件中,校园未必是重灾区,而安防措施再厉害,恐怕也防不住“老师、校长”这些“身边人”。就此而言,培养孩子的“防狼意识”尤为重要。
眼下的两个现实需要正视:一方面,据调查,儿童性侵害易发生的年龄是8~12岁,但其实从5岁开始,性侵害的危险就开始逐步增高。因此,性保护教育更该从幼儿开起。增强孩子在“性安全”上的主动防御能力,强过看得见的铜墙铁网。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性教育”长期缺课,“性”始终是羞答答的“自修课目”。
“性安全”是需要大大方方地进课堂了:一方面学校等专业教育部门有责任为孩子的“性安全”站好第一班岗,养成孩子“性安全”意识与能力,这是常识教育的题中之义。遗憾的是,眼下的学校性教育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是徒有虚名。另一方面,“性安全”教育缺乏一种联动配套的大环境。学校怕羞、家长怕丑、社会不愿操闲心,结果出事了也不能举一反三。好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有益的实践了,譬如广州市妇联成立广州市巾帼社工中心并为全市范围内10周岁以下女童量身定制《宝贝,别害怕——女童防狼手册》,首批10000册读本编制工作即将完成,六月起将面向社区、家庭发放。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孩子“性安全”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归根究底,探讨“性安全”话题,还得先要大人解开心结。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