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育

2013-04-29 00:44:03祁正新吴樟张毅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培育

祁正新 吴樟 张毅

[摘要]“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抗战中形成的听从指挥、顾全大局、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铁军精神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高校应该努力抓宣传、促实践,转变思路、从“差生”抓起,馆校合作、建立德育基地,从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铁军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并且自觉转化为具体行动。

[关键词]铁军精神 红色文化 培育 教育理念与实践

[作者简介]祁正新(1965- ),男,江苏建湖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吴樟(1982- ),女,湖南株洲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张毅(1973- ),男,安徽合肥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4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共青团江苏省委“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崇高志向”——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红色校园文化年”活动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JSGQT3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54-02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斷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再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融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非常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完成这项战略任务,我们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铁军精神”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内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培育出的宝贵革命精神——“铁军精神”,成为我军在火热的战争年代所向披靡的精神保障。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但在我国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更需要“铁军精神”来激励和鼓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在高校的大学生培养中,在对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中,更应着重加强“铁军精神”培育,让大学生将“铁军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原则。培育大学生的“铁军精神”,不仅深刻影响他们的人生,使之获得宝贵的精神支撑,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铁军精神”,即“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广义上讲,“铁军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听从指挥、顾全大局、敢于牺牲、热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它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有必要把“铁军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不仅对高校的校风、德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与激励作用,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团结协作、不计前嫌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这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动与国民党政府谈判,共赴国难,同仇敌忾。为了国家的兴亡,与十年的内战对手团结协作,不计前嫌,这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新四军是由散布于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 省14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组成的,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支部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整合在一起,统交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这充分体现了我军不计前嫌、团结协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2.顾全大局、热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新四军一直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在抗日战争中始终严格服从党的指挥,党指向哪里,新四军就打到哪里,即便是作出局部的牺牲,也在所不惜。例如定远、半塔反顽自卫战、苏北黄桥战役,都是在新四军各部互相支援、适时放弃、协同作战下取得重大胜利的。抗战胜利后,为了巩固国共合作,新四军主动撤出南方的抗日根据地,更是体现出顾全大局的模范行动。

3.抓住时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新四军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不断摸索,发明了一系列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敌强我弱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粟裕将军所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大我避、敌小我欺、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24字方针,是对这种战略战术的精辟概括,更是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开拓创新的深刻体现。

4.不屈不挠、坚守信念的大无畏精神。新四军既取得过黄桥战役、泾县保卫战、繁昌五次保卫战等战役战斗的辉煌胜利,也遭受过像皖南事变、淮北反顽斗争失利这样的严重挫折。战争中,新四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屈不挠,继续拼搏。例如,在皖南事变中,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在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围歼下,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无理扣押,被囚长达5年。他临大节而不惧,视人格重于生命,一再断然拒绝蒋介石高官厚禄的引诱,愤然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作《囚歌》以明志,充分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

如今虽然已经远离了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但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却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表现在经济、社会、科技等综合实力方面的你争我赶。大争之世,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国际社会背景下,要想取得战略优势,就必须发扬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抓住时机、不屈不挠的“铁军精神”,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铁军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铁军精神”的培育路径

“铁军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铁军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探索“铁军精神”的培养路径,是高校“铁军精神”教育研究的重点。

1.抓宣传,促实践。任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从广泛的宣传教育开始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比如更加独立,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不喜欢单纯的理论学习,过于自信,张扬个性等,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展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在高校内开展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铁军精神”。高校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例如高校团委、学生会、社团、广播台、校报、校内横幅、宿舍及教室宣传栏等广泛地开展宣传,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们在积极开展“铁军精神”的教育活动,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对“铁军精神”有初步的认识,甚至主动地去学习研究。

其次,召开小范围的小组讨论,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宿舍为位,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体,带动身边同学一起进行学习,并由辅导员老师进行跟踪指导。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校可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主题征文等活动,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巩固成果。另外,还要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各地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走访红军老战士等,让学生去亲身体会“铁军精神”。

2.转变思路,从“差生”抓起。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抓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优秀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迅速地看到教育效果,这些“优等生”能较快进入状态,配合学校的工作,并且较快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只是表面现象,类似“作秀”,而真正需要教育的“差生”却被边缘化。从一项调查结果来看,“优秀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而与之相对的“差生”,才是最需要加强教育的群体。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差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例如在组织小组学习、讨论的时候,教师、辅导员要亲自担任差生的指导老师;到新四军纪念馆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时候,要重点让差生参加。其次,还要注重对“差生”的后期跟踪教育,要让“铁军精神”真正被学生吸收并不断巩固,使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调查表明,差生更倾向于接受网络、电视等媒体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丰富教育方式,增进教育效果。

3.馆校合作,建立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要常抓不懈,在开展各项相关活动的同时,要与相关纪念馆合作,建立大学生德育基地,使大学生在参加各种纪念展览活动过程中,锻炼自我,激发爱国、爱党情怀。相关纪念馆有着能反映“铁军精神”的丰富材料储备,包括很多图文并茂的主题材料,以及影像材料等,都可以作为开展“铁军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资源。一方面,鼓励学生或者大学生社团参加纪念馆的展览活动,切身体验,在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回顾和重温战争年代新四军的辉煌历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校与纪念馆的合作共建,经过相关培训,让学生去充当某些单元的讲解员、引导员等角色,使学生在锻炼自我的同时,对爱国历史题材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滨江学院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着重通过开展“铁军精神”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牢记党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灵活多样的培育形式、种类繁多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发扬“铁军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并且能够将爱国主义情感自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拼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10-15.

[2]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2006(5).

[3]王平,许红.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结合”[J].高等教育,2011(1).

[4]胡继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8:26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