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芹华
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
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
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
学生不良品德往往是外在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内在心理因素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积淀的道德观念及道德准则,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影响且决定了学生的品德素质。
有这样两位同学:甲同学父母离异,与做经理的父亲相依为命,其父出差较多,让年过花甲的奶奶看管孩子。家庭氛围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这个学生常常撒谎。父亲给的零花钱,他不买早饭,却攒起来买游戏卡,放学回家,一人躲在家里“开战”。问及作业及功课,总是那句“我现在正用功呢,别来打扰”,然后装模作样地看会儿书。一两次撒谎奏效后,他对同学和老师也撒谎,明明作业没交硬说交了,坦然自若,态度坚决得让人不容怀疑。更有甚者,每天早上靠在校门口,可怜兮兮地说忘带钱了,向这个同学借,又向那个同学借,为的是吃早饭。过后,又说“我今天又忘记带钱了”或“我不是还你了吗?”,同学因只是一毛两毛小钱没和他斤斤计较。可见,甲学生已说谎成性。
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可是,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下的学生也会有许多品德不良的表现。乙同学在家很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却有一帮“团伙”,在这个“团伙”中,他们极讲哥们义气,看似十分团结友爱,其实,这种团结友爱被他们的丑恶行为扭曲了,近阶段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们之中有一位朋友的不良行为被一位班干部报告给了老师,这群哥们立即行动,乙同学奋勇上前打了那位班干部一记耳光,还用脚踢以解朋友之恨。他们这个小团体在学校的影响力不小,只要有动静,他们就会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甲同学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没有健康的家庭环境,缺少正常的家教;乙同学则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还有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电视录像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好奇心强,乙不仅看在眼里,而且记在心上。甲乙两人的共同之处: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缺乏自制能力及自尊自爱的意识。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很多,但不可能超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毕竟学生就在这环境中生活。社会环境对大家来说都一样,家庭环境却各有千秋。总的来说,有健康温暖家庭的是多数,少数的则会出现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缺乏正确管教子女的方法。这些不利的客观条件,只有在能够明辨是非及善恶,并有正确道德观念的学生的面前,才可能化為乌有。品德不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的道德观念及思想素质。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逐步转化成这类学生的自觉要求,逐步克服不良的思想意向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品德不良的矫正,是有关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的问题,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引导过程中,千万不能因怕麻烦而怠惰。教师一分松,学生百分松,所以,常盯不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好方法。另外,在引导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接受并逐步改进。“常盯不懈、循序渐进”八字包容了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大量心血和艰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促其醒悟。这是一个头,必须由教师牵引好。教师可在班上有意无意地针对某种不良品德进行分析并讲清后果的严重性。随后,等待情况,如有被触动的学生,那么他肯定会通过周记或其他途径反醒自己的情况;如果没有等到,教师就应个别面谈,极其耐心地询问他的有关体会,使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从而激起正确的道德动机。
2.跨出第一步。“狼来了”的故事人人会讲,旨在教育大家别说谎,说谎终究会闯祸。语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极深,小病不治,大病难医;小错不改,一错再错。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效果显著。上文的甲同学课后在周记中写出了自己爱说谎的毛病,决心不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改正说谎的毛病。当然,工作中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也有些学生“顽固不化”,但只要正面诱导,细心地抓住他的病根,就一定会成功。
3.促其转变。学生往往有信心改正错误,但又缺乏恒心。教师要合理地慢慢疏导,把一大步分为几小步走,做到循序渐进。对乙同学参与流氓团伙活动的行为,在其醒悟过程中,帮助他设立几个小台阶:第一,不允许再与团伙中的任何人来往,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第二,以前做过的坏事,能弥补的就弥补,该道歉的就道歉。第三,有纠葛及难处及时跟老师反映,不要擅自解决。这样分化后,一个时间内他转变极快。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肯定他的进步,并指点前进的方向。
4.促其巩固、稳定。巩固、稳定是更高的要求,是转变后的好道德的持续保留。青少年往往缺乏耐心,做事虎头蛇尾。巩固稳定工作的成败才是检验学生道德品质是否过硬的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多督促,学生多省察。
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积极配合,关键是对学生细心观察,一旦出现问题就及时查处,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