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甦甦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睦依凡曾提出:“当前大学的发展和完善有三大内部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质量提高、文化建设、制度创新。质量提高是大学的目标所在,文化建设是大学的目标内涵,制度创新是大学目标实现的法规保障。”
厦门大学著名教育学者潘懋元对校园文化曾下过这样的定义: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氛围和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文化: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鉴于此,我们不妨提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是“执行者”师生这一集中群体对其共同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投射”,其中“基础”为物质文化,“内核”是精神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形态的外显,集结师生的共同审美价值,主要包括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规划布局和校园建筑、内外陈设、雕塑、绿化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最能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
二、校园文化的传承——精神文化
《教育大辞典》中对精神文化的注解为“指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形成制度文化时产生的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称,包括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宗教情感、国民特性及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等,是文化的高级层次”。如此定义赋予了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创新。南广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继承。这当中不仅包括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经洗礼留下的瑰宝,更有着祖辈留下的传统美德。作为培养优秀传媒人才的院校,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求学生将这些根植于每个细胞中。以南广学院广播电视学院为例,该学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各地人文特色、寻遍历史古迹、回味个中故事,同时结合专业课鼓励学生拍摄记录实践过程中的点滴并剪辑成片,在新学期伊始票选优秀作品进行展映,作为新生教育展示系的精神面貌。该活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8年,共有600余名师生参与,足迹跨遍10个省38个城市,学生带回的作品如反映清朝文化的《龙脉》、纪录平遥古城说书演员的《民间艺人——肖旭》、湖南地方戏《禾仓堡的歌声》等均在“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捧回大奖。
(二)校园精神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提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校园文化一旦建立起来,实际上就建立起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的精神支柱,校园精神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南广学院始终以培养中国优秀传媒人才为己任,倡导学生以极高的积极性关心国家大事,在校园内营造和谐的主流文化氛围,把爱党、爱国、爱民族、爱人民作为自己的基本责任。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校园文化虽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院的结构、背景、培养目标不同,其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很多学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但存在一个问题,即开展的活动缺乏系统性、继承性。社团活动多而精品少,表面热闹而内容浮浅,活动参与面窄,品位不高,与专业学习结合不够紧密。真正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活动不多,有学术吸引力的讲座很少。独立学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视道德、心理、汉语言能力等人文素质的现象,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强的共性要求,使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举步维艰。
四、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任何一所院校的校园文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和积淀,并且经得住时间的推敲和师生的认证,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有些院校存在师资流动性大、生源不稳定等问题,很难形成稳定并且健康有序发展的校园文化。诸多的客观因素,如建设资金的缺乏、学院领导忙于硬件设施建设、扩大学校规模很难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院发展的首位。
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必须首先做到调查与分析。通过校园内外的环境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学院的实际需要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针、部署具体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学院在校园文化塑造中的主动性。南广学院向来以“南广速度”闻名,不仅学院基础设备完善,建校规模也在近十年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学院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软件”方面的建设,每学期总有围绕校园学风建设、环境建设的工作方针,并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成效,尤其是在学风的重塑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环境的烘托,更需要时间的积累。独立学院在建校初的选址、定名时都离不开母体高校的依托,在办学过程中不能缺少母体高校对于优秀师资的输送,因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撇开母体高校单独存在,二者在校园文化上应该也必须有相同性和相通性。校园文化需要移植。在国外大学的校区称为camps,一所著名的大学可以拥有好几个camps,因而在校园文化认同感较高的国外,文化移植这一概念是最早被提出的,在国内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中山大学的林英杰先生。
文化具备很好的可传播性和可继承性。校园文化所具备的这些特性为独立学院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出于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认可标识,校园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文化移植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会增强师生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南广学院由中国传媒大学老校长刘继南女士创办,“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两所院校形成的内在气质、外在环境有着某种相似、相通,因而为校园文化的移植做了准备。南广学院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笃行”是两所院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然而校园文化移植不是十足的照抄照搬,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符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所属地要求。南广学院创办于2004年,在十周年校庆到来的同时,学院也正逐渐践行最初的办学理念——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