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3-04-29 15:11张新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饮料发展趋势

张新华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饮料消费现状的研究,总结出饮料将朝营养化、疗效化、组合化、多味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碳酸饮料—传统的主流产品,果蔬汁饮料、功能保健型型饮料、瓶装饮用水、咖啡饮料、茶饮料发展迅速。物有所值将会是饮料发展的主要趋势。运动与功能饮料产业将会是中国饮料行业的一个新的亮点。

关键词:饮料;消费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76-03

饮料是用植物的花、果或叶经过压榨、浸提等工序加工制作、供人饮用的食品,它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随着具有健康、保养与预防疾病作用的功能保健食品的日益凸显,作为保健食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饮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保健饮料,随着人们对功能保健食品认识的深入,对保健饮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饮料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食品,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软饮料配料中除了糖以外,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一些软饮料含有特殊成分,对人体起着不同的作用。茶饮料、咖啡饮料、可乐饮料都是传统的嗜好饮料,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饮用后具有消除疲劳、提神的作用。古俄罗斯时生产的一种饮品——格瓦斯,直到现今仍为人们所欢迎。已知配方有150多种,有面包格瓦斯、水果格瓦斯、花卉格瓦斯、蜂蜜格瓦斯,等等。饮料重要作用是补充人体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根据生理学计算,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通过排汗、排泄损失约2.5升水,其中一半靠饮水和其他饮料补充,饮料中主要是水分。近两年我国大的企业在果蔬汁饮料方面资金投入较大。全国较大的汇源、牵手等品牌企业,在西部地区投入上亿元,增加先进的生产线。

一、饮料发展现状

1.国外饮料消费现状。世界饮料的消费量不断提高,尤其是欧、美、日等国消费量占据世界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消费品种逐渐减少酒精、合成饮料,向天然、保健、低糖的趋势发展。碳酸饮料市场逐步受到挑战,尽管北美、西欧、日本碳酸饮料的市场已很成熟,但碳酸饮料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德国人喜欢选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饮料。白天,他们习惯喝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果汁和汽水(碳酸饮料)。晚上喜欢饮用一些含乳饮品。新一代的法国人改变了传统的酒精饮料(法国盛产葡萄酒)的习惯,以喝无醇果蔬汁清凉饮料、纯净水、矿泉水为主的软饮料。美国人爱喝各种维生素饮料和可口可乐等。在清晨一般喝含有维生素的饮料,早餐时他们饮用各种新鲜果汁或蔬菜汁(芒果汁、西红柿汁、胡萝卜汁等)。在办公室,上班族一般饮用矿泉水,尤其是上班的女士,在整个白天都喜欢饮用矿泉水。

2.我国饮料发展现状。饮料是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补营养、增强体能和智能、休闲等饮料的开发会更加凸显饮料市场的未来潜力。我国饮料总产量将保持12%~15%的年均增速发展,其中包装饮用水仍然占有最大比重。茶饮料、蛋白饮料的发展势头迅猛,比重将有所提高。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年,全国茶饮料的总产量接近300万吨,2003年,已超过400万吨。截止2005年,中国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随着茶饮料的出现及市场的繁荣,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即开型茶饮料是碳酸饮料的最大敌人。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连续4年,对饮料市场共六期监测数据,通过不同类型饮料的市场渗透率的年度比较发现:可乐和汽水饮料消费者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虽然幅度很小,但碳酸饮料的地位正受到较强的冲击。而即开型茶饮料的消费者人数在稳步上升。

二、饮料的发展趋势

虽然饮料的发展因各国人民的饮食习惯、饮食资源和生活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间的交流,各国饮料的结构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纵观全球饮料市场,目前的碳酸饮料已走下坡,消费者转而追求健康、天然的饮品,一些被称为“新时代饮品”的饮料不断推向市场。目前,对以下几种饮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1.纯天然果汁饮料。这种饮料具有新鲜水果特有的风味和营养成份,是果汁加工和消费的发展趋势。我国纯果汁和饮品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很快,资源丰富,品种很多。世界上果汁销量最多的是北美、澳大利亚及西欧、德国、加拿大等。我国人均消费较少,集中在大中城市。

2.复合型果蔬汁饮料。近几年来,果蔬汁饮料在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较快。日本市场果蔬汁饮料十分畅销。与其他食品一样,果蔬汁也朝着营养、方便、安全、新鲜方向发展,未来的果蔬汁市场朝着浓缩汁、混浊汁、复合汁、非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 NFC),原汁原味的果汁方向发展。北美非还原果汁销量与还原果汁基本持平。

3.花卉型饮料。新型花卉饮料正走向欧洲市场。天然花卉饮料从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是无污染的植株,在鲜花盛开期,人工采摘,用高科技脱水的方法,确保花型的完整、原色原味。花卉饮料的新颖独特,味道鲜美,在欧洲的上市率颇让厂商欣慰。这种花卉饮料不含刺激性物质,它不仅颜色、香味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具有滋润肌肤、美容养颜和提神明目之功效,特别受到女消费者的青睐。花卉饮料在欧洲的消费群-女性占主要部分。这种无刺激的饮品-美容功效,使一些女士难以割舍。花卉饮料在欧洲的走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饮用花卉饮料对疾病起到预防保健作用。花卉本身的特殊功效,使花卉饮料市场在欧洲越来越红火。国外把握了消费者渴望拥有健康体魄的心理,开发花卉饮料。

4.特殊用途饮料(drinks for specialuses)。也叫特需饮料,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的成分和含量,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这种饮料兼有营养、免疫、调整生理机能、防病、抑制衰老等功效。现有运动饮料、婴幼儿饮料、低热量饮料等。最初的运动饮料为盐汽水,为高温作业人群补充盐分的专门饮料。20世纪6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肾脏电解质研究所所长Dr.Cade在研究人体生理的基础上发现,电解质(钠或钾盐)和糖类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制成具有与人体体液差不多渗透压的等渗饮料,可以加速人体对水分的吸收。低热量饮料的甜味剂是利用低糖或糖的代用品(功能性甜品、低聚糖等)配制出的在人体内产生较少能量的一类饮料。

5.茶饮料。茶饮料(tea drinks)是以茶叶(茶叶萃取液、茶粉、茶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量的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能解渴、补充人体水分、保健。茶饮料在口味上有调配型(茶汤、加果汁、奶、香精等)、纯茶型(中糖、低糖、无糖)。茶是东方人的饮料,为世界三大著名饮料之一(茶、可可、咖啡)。大量历史文献和近代科学资料证明,中国是茶的故乡、举世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饮用、制造和栽培最早的国家。中国茶文化3000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5000年前。茶具有不含热量、能助消化、解除疲劳、利尿、消肿等特点,是一种天然饮料,符合当今人们追求天然、健康的要求,其消费量不断增长。我国的茶饮料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产品有茶汽水、茶可乐、凉茶等。20世纪90年代初,茶饮料在欧洲迅速发展,是新时代饮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天然健康饮品,适合现代消费者崇尚天然、重视健康的心理。

6.矿泉水、瓶装饮用水。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自来水不同程度地被化学合成剂、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通过高科技生产的瓶装水、天然矿泉水消除了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一些异味。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矿物质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营养价值不亚于维生素。美国对水质与心血管的发病率的关系做了调查,水质越软,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死亡率高。矿泉水的功效是一般饮料无法比拟的。矿泉水的第一大功能是补充水分,第二大功能是向人体提供大量的矿物质元素。由于矿物质元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会使人的机体功能失常,导致疾病,如缺铁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碘会患甲状腺肿,缺乏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则会引起体内代谢的不正常。而矿泉水就是补给体内所需要的矿物质元素的良好来源。

7.植物蛋白饮料(vegetable protein drinks)。该饮料是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植物果实(核桃、银杏、椰子等)、种子(大豆、花生)、果仁(杏仁、桃仁等)等为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磨碎、过滤、调配而制得含有一定蛋白质的乳浊状饮品。这种饮料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物质。

三、我国饮料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饮料的消费水平逐年增加,对软饮料的总体要求是“四化、三低、二高、一无”。四化:品种多样化、食用简便化、营养保健化、消费实用化;三低: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二高: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一无:无添加剂(防腐剂、香精、人工色素等)。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展我国可利用的丰富农业资源优势,遵循天然、营养、回归自然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牌产品。预测:碳酸饮料的冲击较大,积极开发天然果蔬汁、植物蛋白饮料、复合型品牌产品等天然保健饮料。功能、运动饮料发展迅速且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再是三精水(香、糖、酒)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营养保健饮料、纤维饮料、低热量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总的趋势:由低档向高档,由合成向天然,由嗜好向保健,有低营养向高营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松,蒲彪.现代果蔬汁加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2]王泽农.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32-36.

[3]杨学梅.国内外饮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9,11(5).

猜你喜欢
饮料发展趋势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买饮料
哪种饮料最解渴呢?
分发饮料
少喝饮料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