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加强阅读的对比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力的最有效方法。
何谓“比较”?何谓“对比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原则,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比较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篇或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基本要领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求异,在阅读比较中加以鉴别,在比较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力。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相同主题不同课文的“同中求异”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在人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裁相同的主题不同的课文,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阅读,就能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这类课文的能力。
如人教七上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同是描写自然美景的,且都出自名家之手。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将它们进行比较阅读。在学完《济南的冬天》后,就让学生“同中求异”。我启发学生,这两篇虽都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景,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各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发现:在内容上,《春》是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济南在北方独有的温晴。在文章构思上,《春》一课,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春天,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在“绘春”部分中还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等五幅图景。而《济南的冬天》一课布局谋篇井然有序,文章紧扣“温晴”的特点,开头一段作者写济南的天气,拿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无风声、无雾、无毒日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温晴”。而后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写山,先写阳光普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水,作者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济南鲜亮明艳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在表现手法上,《春》一课,融情于景,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一课则是通过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创设情境,抒情、虚实相结合,以及多种修辞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样的对比教学,学生不仅对两课内容及特色了然于心,而且鉴赏写景类文章能做到胸中有法。
二、让学生在不同主题同一作者作品的“异中求同”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在人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作品,但都出自同一作者之笔。让学生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就能探索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或写作特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都是鲁迅的作品,我让学生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即找出这些不同作品的共同之处。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看出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反对封建教育思想,故而后来能写出《孔乙己》这样的揭露封建制度毒害性的典型作品来,还从中看出作者希望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再如《春》、《背影》等作品都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这是两篇不同主题的文章,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便能使学生了解朱自清的散文特色。我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异中求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朱自清的散文特色:主题讲究一个“美”字,一个“真”字:春的美景,父亲的美好心灵;对春真切的爱,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观察角度讲究一个“独”字,一个“细”字:角度独辟蹊径——“背影”;观察细致——春草、春雨……乃至“春早人勤”。结构讲究一个“缜”字,一个“眼”字:构思缜密——盼春、绘春、赞春,以背影结构全文;抓住“春”眼,写春的各种特征,抓住“背影”这一文眼,四次点到背影。描写讲究一个“法”字,一个“画”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春,运用描写等表现方法写背影,从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鉴赏效果。
三、让学生在不同作家的同体裁课文的“求同求异”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相当一部分教材体现了“孩子们凭形状、色彩、声音的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美学要求,使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训练中欣赏美的事物,得到美的享受。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都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名篇,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代表作。抒情言志是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但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两篇游记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景物描写上。《小石潭记》在描景绘物上,采用了穷形尽相细致描摹的手法,做到以形传神。写“潭水怪石、青树、绿藤”是静态,“蒙络”和“翠漫”是动态,动静结合,寓有诗意;写潭上景物,小溪“斗折蛇行”是动态,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摹形拟态,笔锋精巧入微,工细精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满井游记》在景物描写上和前者截然不同。作者主要抓住自然景物中同自己感情密切结合的某些特点尽情勾勒、渲染,以求写意传神。在作者笔下,山俱倩女之体态,水富闺秀之情意,花有美人之容貌,柳含西施之娇羞……作者简练、生动、形象的文字,清新流畅的文笔,巧妙地把自然景物的特征同自己的审美感受融为一体。这样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了作品鉴赏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和练习,教育便不能达到彻底的境地。”我在实践中注意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提高作品鉴赏力。
总之,比较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深刻认识人物,深刻了解作者写法,深刻把握文学作品鉴赏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提高阅读鉴赏力,促进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给予学生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