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

2013-04-29 13:29王萍
考试周刊 2013年74期
关键词:盛赞

王萍

摘 要: 本文结合《金岳霖先生》一课的教学,就课堂中学生发言不够主动、积极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巧设第一问、盛赞第一人、精评每一言,力求实现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的目标。

关键词: 《金岳霖先生》 巧设 盛赞 精评

能听到学生发言的声音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标志。学生的发言是对教师或学生之间提出的问题的一种“信息反馈”,通过这种“信息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便对正确的“信息”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信息”进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然而,现实却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够主动、大胆,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害怕发言,即使被老师请起来发言也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教学过程就会像一潭死水,令人窒息。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呢?

一、巧设第一问

上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情,既要备课文又要备学生,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除了是否具有针对性以外,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否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们会怎样回答等问题都要考虑好,这样才能使教学程保持流畅。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课堂第一问的设计,第一问既要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注意考虑主动参与到问题研究中的学生人数,更要有一定的共同研究的深度和价值,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部分就认识到同学间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我原本设置的第一问是让学生找出先生的有趣之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并未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只是机械地找出文中的信息,几乎没有发现文中人物的可爱可敬之处。后来的教学中,我将这一问题稍作变动,改为“课文中最能体现先生有趣的细节是什么”,并让学生分组探讨,最后在各小组间评出最“有趣”的答案。尽管只加了一个“最”字,但加大了问题的难度,具有可探讨性,在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学会了比较与鉴赏,让所有学生在无形中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有了这样的挑战性,学生在合作中找完了所有的“有趣”之处,在探讨中筛选出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又在比较中初步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整个过程既紧张又有趣味,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融入课堂。

二、盛赞第一人

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播撒一种榜样,则能使学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待课堂发言第一人的态度就显得尤为关键。我认为,即便这“第一人”的发言没有达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甚至不着边际,也不能在此时批评、辱骂学生,否则,这一个甚至这一群学生就会因为遭受打击而产生抵触心理,不愿与教师合作。因为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欢被赞美,被鼓励。教师此时更要懂得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迅速地在全班树立一个成功的榜样。教师此时的表扬往往会给这一个甚至是这一班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发表见解,就能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公开地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面对“课堂发言第一人”的发言,教师要多用赞美、鼓励的语言。

具体教学时,在提问后,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脸上已明显地流露出想发言的神情却又不愿主动站出来发言的学生。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障碍的临界点已到了,这时我们不妨推他一把,帮他突破心理障碍的临界点,成为“课堂发言第一人”。比如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地看着他说:“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呢?”在教师充满期望的目光下,也许他就会顺势站起来发言。这位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带头给他鼓掌,并反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给他鼓掌吗?”再告诉学生,掌声不仅是因为他出色的回答,更是送给他无畏的勇气与胆识。在上公开课《金岳霖先生》时,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更让学生明白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在我的不断鼓励下,这堂课的后半节,课堂上已经出现抢答现象,这证明了“第一人”巨大的榜样力量。

三、精评每一言

部分教师不太习惯于认真巧妙地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样的行为使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发言并不太关注,又怎么会有主动发言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老师如能认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答案,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关注与尊重,也能调动他们发言的主动性。但在课堂上,部分老师只会用“好,很好”、“错,不对”这样笼统粗暴的词语评价学生。试问学生如果在未答之前就已经预知到他将获得的评价,又怎么会愿意主动发言呢?因此,老师中肯而又有针对性的评价对调动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意义重大。

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自己主动发言后将要得到的评价产生极大的期待心理。其实,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既能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又能进一步锻炼学生批驳辩论的能力,从而生成学生的再发言。因为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可以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批驳、辩论。而且,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而这样的新问题往往就是文本中隐藏得较深的精彩之处。比如《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中有多处看似与作者无关的“闲笔”,我给了学生三分钟时间讨论“闲笔”的作用。在小组展示的环节里,我发现各小组都认识到“闲笔”的安排是为了从侧面衬托金岳霖的形象,但说得不够具体、深入。后来有个小组的代表说到了“朱自清、闻一多的穿着”,他认为写这两个人的穿着是从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形象。听完他的回答,我并没有在简单评价后让他坐下,而是追问:“正面衬托,说明他们的穿着有相似之处,是怎样的相似之处呢?”他很快答道:“都很旧。”我又问:“为什么都穿旧衣服,这反映了什么?”这时许多学生都在下面插话:“当时贫穷的社会环境!”我又问:“这样贫穷艰苦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学者们都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认真教学、研究学问……”我看着刚才的那个学生,说道:“现在你能说出这处‘闲笔的作用吗?”他略加思索,随即自信地回答道:“反映了当时贫穷艰苦的社会环境,更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此困境下坚持教书育人、坚守学术文化阵地、努力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精神!”在掌声中,他坐了下去。其实,自始至终,我都没有直接评价他的答案,但我的一次次追问已经让他和全班同学都感受到我对这些回答的不满意,而这样的不满意又引导他们步步深入地寻找答案。这样的追问,让问题一步步地深入,让发言一步步延展,这样的课堂不再只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而成为“对话”式的课堂。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大,积极发言的渴望自然更强烈。

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足的“想”的时间,开展和谐互助的小组合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对文本充分感悟、深刻质疑的基础上,进行广泛交流,发表独到品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才会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而且,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培养学生积极的发言习惯,不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教师不可等闲视之。我相信,只要我们细心留意,耐心引导,则每个学生都是闪亮的“发言明星”。

猜你喜欢
盛赞
采桑子·阳信万亩秋梨香(新韵)
盛赞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溜须”典故的来历
口占二首: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一回 李德全考察中医药 冯玉祥盛赞雷允上
菩萨蛮·粤英西华南第一天坑
重阳感怀
茅盾文学奖评委高海涛盛赞《岭南创作文丛》
美男孩自制短片代父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