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视角看王尔德童话中唯美的死亡

2013-04-29 00:44祝传芳
考试周刊 2013年72期
关键词:唯美主义死亡王尔德

祝传芳

摘 要: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的两部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集》和《石榴之家》一直被视为展现其唯美主义形式的典范。童话中的死亡主题更是完美诠释了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这种与唯美主义相契合的死亡可称之为唯美的死亡。从儿童的视角解读王尔德的童话,唯美的死亡能让儿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并正确接受死亡,有助于儿童对基督的爱与救赎的接受。

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 童话 死亡 唯美主义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在文学史上一直享有盛名。他的两部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集》和《石榴之家》一直被视为展现其唯美主义形式的典范。童话中的死亡主题更是完美地诠释了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这种与唯美主义相契合的死亡可称之为唯美的死亡。从儿童的视角解读王尔德的童话,唯美的死亡能让儿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并正确接受死亡,有助于儿童对基督的爱与救赎的接受。

仔细梳理王尔德童话中唯美的死亡,可将其归为三大类:为爱而亡,取义成仁和意外之死。

1.为爱而亡。

在王尔德的童话里,爱情的浪漫与现实的残酷不可调和,使得主人公的为爱而亡呈现出一种凄凉之美。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年轻的渔夫为得到美人鱼的爱抛弃了自己的灵魂,却在自己灵魂的引诱下离开了美人鱼,追寻自己的欲望。欲望终究难以胜却他对爱的追求,但最终等待他的是美人鱼的尸体,伤心欲绝之后为爱而亡。王尔德以那叫做“爱”的上帝为他们祝福,二人最终获得幸福的永生作为故事的结局就是为了突出爱的无比高尚和为爱而亡的无比美好。通过死亡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实现了永恒的爱情。《西班牙公主的生日》这篇童话也是为爱而亡的优秀作品,是丑恶现实牺牲人的代表。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里的小矮人爱上了美丽的公主,直到小矮人在镜中看到了自己的面目,才明白原来所有人都是在嘲笑他的丑陋,小矮人最后心碎而亡。应该说,小矮人的死亡不仅是因为没有得到爱情,而且是因为他周围所有的人都成了逼迫他死去的刽子手,小矮人由不谙人事的快乐精灵变成了丑恶现实的牺牲品,这是王尔德对丑恶现实的痛陈。王尔德对于爱情的思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为了维护爱人的生命而选择自己死亡的,有因为爱人的死去而跟着殉情的,有为了失去爱情而选择自杀的,有为了跟爱人永远在一起而同生共死的,更有因为爱和残酷的现实导致人心碎而亡的。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王尔德都始终把爱与死以不同的形式纠结在一起,体现一种独特的爱情观,也体现出王尔德对“为爱而死,能否死得其所?”这一问题的追问。

2.取义成仁。

有人曾说,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它能给人带来精神力量和快乐。王尔德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善良美好的人物,非但没能以自己的善行换来快乐和善报,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不仅给人一种悲凉心痛之感,更增添了作品的反思价值。在《快乐王子》中,快乐王子是一座矗立在广场上的美丽雕像,他看到了穷人们的苦难,就穷其所有帮助他们,最终却因丑陋被拆除。小燕子也因错过南下的时节,冻死在雕像底下。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行为表现了舍己为人的大爱——为了救助苦难的人们而牺牲自己。腐朽的政府官员没有看到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这种牺牲精神,更不用说对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反省,这种行径与前者的大善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童话故事是良善葬送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实丑恶的真实写照。在《夜莺与蔷薇》中,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红蔷薇被贬得一钱不值,并且夜莺之所以愿意为之付出生命是因为爱情,也被年轻人看做是无聊的东西。那么,夜莺善良的付出到底是为哪般?王尔德最终还是把它归结到了爱。夜莺为了实现年轻人对爱的追求,无怨无悔地付出,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虽然被轻易地践踏了,让人感到悲凉心痛,但通过善行获得的那份精神快乐,或许可以给泉下的夜莺以些许安慰。《忠实的朋友》中主人公小汉斯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园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汉斯因为帮大修的儿子请医生,淹死在沼泽地的池塘里。可以说,在整部作品中,小汉斯善良的一言一行,他为朋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大修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小汉斯为所谓的“忠实朋友”付出生命代价,这样的悲惨结局对于那些信奉善行有善报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打击,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发人深省。

3.意外之死。

王尔德在另外几篇作品中,又以一种格外让人叹息的“另类结局”,上演着死亡这一主题。如果说大团圆结局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话,那么王尔德就显得过于“吝啬”了。在他的笔下,结局往往是迂回曲折出人意料的: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就在我们快要看到美好的结局或已经看到了美好的结局的时候,他突然笔锋一转,展现死亡的画面。这些作品使人们最终也逃脱不了死亡的阴影,始终与死亡纠结在一起。在《星孩》中,星孩三年里走遍全世界,不但没找到自己的母亲,反而受到了人们的嘲讽和打击。经历风雨变得仁慈、善良的星孩,努力战胜了一切磨难,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还当上了国王,王国在他的统治下也变得和平与繁荣。故事写到这里,应该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了,可是王尔德却没有就此打住:“然而他治理的时间并不长久,他受的苦太大了,他受的磨炼也太苦了,所以他只活了三年。他死后继承他的却是一个很坏的国王。”(Wilde,1997:314)王尔德给这个本来完美的结局留下了不完美的一笔,仿佛是给沉浸在童话中做美梦的人预先敲响了警钟,让人们意识到世上没有长久的幸福,其乐融融的景象很快就会过去,人始终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在《自私的巨人》中,巨人由自私最终变得善良无私,这个故事是王尔德众多童话中结局比较完美的。作者把巨人的自然死去,升入天堂作为故事的结局,这一结局继续了他的死亡主题,王尔德想告诉我们,人始终是逃脱不了死亡的,这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即使是童话,也不例外。只有真心向善向美,才能死得其所,获得救赎。

那么,王尔德的童话中唯美的死亡的意义与内涵应该如何解读呢?笔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详细解读王尔德的童话中唯美的死亡。

1.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唯美的死亡能让孩子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并正确接受死亡。

王尔德在《快乐王子》中用“房子”、“睡眠的哥哥”描述死亡。他给了死亡一个生动的形象,可以让孩子觉得死亡很常见,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王尔德没有使用消极和毛骨悚然的词汇描述死亡场景,就直接描述“倒下去死在他的脚下”。死亡就像生活,这显得很自然。王尔德想告诉小读者,死亡是一个生活阶段,我们不应该因为太害怕而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在《夜莺与玫瑰》中,王尔德只是使用了一个简单精致的句子描述夜莺的死亡:“她躺在草丛里,刺在她的心上。”(Wilde,1997:330)在《自私的巨人》中,“他们发现巨人躺在一棵树下死了,身上覆盖着白色的花朵。”(Wilde,1997:338)王尔德描述两人死亡的简单的言语使人觉得死亡发生得那么自然,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个常见的事件,感觉不到任何痛苦。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渔夫的灵魂从身体分离暗示了他和美人鱼都死了,用这种艺术手法定义死亡不会打扰孩子们平静的心,它传达了一种自然与和平,帮助孩子们形成淡定的气质,让他们长大成人后可以勇敢地面对生活。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所有的主人公像快乐王子、美人鱼、星孩和巨人都走进死亡,这种死亡使读者感到如此悲伤。然而,所有人最后都去了天堂或是得到了神的祝福,悲伤也就平息了一些。王尔德以恰当的方式表述了死亡,使孩子们接受了死亡的正确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由出生、成长到死亡,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

2.从儿童视角来看,唯美的死亡有助于孩子们对基督的爱与救赎的接受。

在描述死亡时,基督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在《快乐王子》结尾,神的使者非常乐意地将王子和燕子的灵魂送入天堂;在《自私的巨人》结尾,那个手脚有四个钉痕的小男孩显然是基督的化身。《年轻的国王》结尾处,上帝直接为身穿牧羊人衣服的年青国王加冕。耶稣基督深深吸引了王尔德的注意。受罗斯金和佩特这两个唯美主义先驱的影响,王尔德根据唯美主义作品的创作目的和需要,把基督形象看做是一个理想的艺术家或一个有效方法创作自己的唯美主义作品。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他专注于模仿基督和基督的苦难。在《夜莺与玫瑰》中,夜莺创造玫瑰的痛苦过程有些相似基督。夜莺的身体承受的折磨很像基督的苦难。“神奇的玫瑰变成了深红色,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深红色的腰带是花瓣,红色是中心”这个描述使读者想到当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他的血把白玫瑰染成了红色。在《少年国王》和《星孩》中,年轻的国王因为爱和同情人民而获得荣耀;星孩更类似于基督这一艺术形象,他经历了三年可怕的痛苦和折磨:“孩子们嘲笑他,向他扔石头,农民甚至不愿意他睡在牛棚以免他可能会让玉米生霉,无人同情他。”(Wilde,1997:309)这和耶稣经历的磨难是相似的。对于王尔德而言,宗教是最高形式的美。在西方文化中,上帝象征纯净和圣洁,所以王尔德创造了一个神圣的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和宗教完美结合的唯美世界。他希望人们在品尝痛苦之后发现在这个世界里可以获得救赎和净化,在《自私的巨人》中,王尔德揭示出巨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纯洁与高尚的。巨人从冰冷自私逐渐到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到对孩子们的真爱,花园也从冰冷凋零到鲜花怒放,他最终得到了上帝的救赎。没有爱和快乐,花儿永远不会绽开。这里王尔德呼吁灵魂的净化和无私的精神,以及诚信、宽容和爱。在《星孩》中,圣经形象经常出现。因为他抛弃了母亲,星孩美丽的脸变得丑陋,他必须通过测试获得救赎。荨麻、荆棘和蒺藜是象征符号,也反复提到了过程:三年的试验,布施麻风病人三次,三次乞讨。所有故事都存在一种强烈的宗教寓意。面貌变回原来的外观但比原来的更美丽的是净化的灵魂,美丽的脸和美丽的心灵应该是一致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应该和谐相处。一方面,王尔德在童话故事运用多个宗教意象和原型,大多数角色在故事中经历了痛苦和磨难,从而达到了净化心灵的目的。这表达了他想让人们获得拯救的宗教愿望并使他的童话比别人的童话故事有更强烈的庄严神圣的感觉。另一方面,唯美主义作家强调身体与灵魂的统一,只有美丽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美。总之,宗教是最高形式的美,王尔德的童话故事是死亡和唯美主义的完美结合。

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绝妙的想象力和冰冷的死亡彼此和谐统一,这些死亡体现了美与丑、好与坏、生与死的矛盾,揭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强烈抗争的意图。这些死亡的描写把他的童话和传统的童话区别开来,从而体现出他对传统的艺术观的挑战。对人们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发起冲击,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从这一点说,王尔德的童话中的死亡都是唯美的死亡。这些唯美的死亡都反映了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人生观和艺术观——“唯美主义从来不在‘真中求理想,而是以想象为媒介把经验的事物转化为审美的存在。也就是在美和艺术中求理想,此所谓唯美是也。”(张,2005:103)

总之,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浪漫的童话不再只有美丽的想象和快乐的结局,揭示了丑陋和残忍,隐含深层次的唯美主义意识,让人痛彻心扉并发人深省。通过对童话中唯美的死亡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进一步呈现出王尔德童话的丰富内涵。童话中对死亡的描述既能满足稚拙而富有想象力的儿童的心理需求,又能在无形中让儿童正确对待死亡并接受基督的爱与救赎,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在儿童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儿童的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我们期待更多儿童喜爱的“成人文学”的问世。

参考文献:

[1]Wilde,Oscar.The Collected Works of Oscar Wilde.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7.

[2]王蓓.死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3]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4]张婷.王尔德童话中的宗教原型解析[D].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5]张介明.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唯美主义死亡王尔德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夜莺与玫瑰》中的玫瑰意象
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王尔德童话特点简析
欲望之歌
浅析王尔德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