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2013-04-29 00:4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善良感恩宽容

故事素材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身着一身黑色中山装,仅胸前有一枚朱红中国印作配饰,以一袭低调的中国风现身瑞典学院,进行了一场45分钟的文学演讲,此次演讲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故事一:母亲的故事

素材运用关键词:爱;善良;悲悯;人性;宽容;感恩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1976 年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素材点拨】莫言的演讲从他自己的母亲开始,情感真实,满含悲悯之情。关于母亲的叙述,并不鲜见。然而,这样的叙述每每都能够打动听众,甚至每每让人泪湿青衫。这中间,莫言讲故事的才能也许发挥了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对母亲的爱乃是一种普遍人性。更因为这样的母亲,在历史中,在文学中,是无数人最珍贵的学堂,是无数人良知的一面镜子,是无数人勇气、善良、知耻的源头。莫言的母亲,教给子女的是爱和人的尊严。所以,这些故事固然属于莫言,其中渗透的情感、意志、情绪,却是人人都有感触、也不会感到陌生的。文学的复杂在于此,文学的纯净也在于此。莫言的演讲告诉我们:好的故事说到底就藏在母亲心里,飘荡在故乡田野上,等待着具有天赋的人去挖掘。而我们中学生要写出好作文,从中应该学到的是:本色、朴实、坦诚……喜欢讲故事的人,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故事二:意味深长的“三个故事”

素材运用关键词:自由;多元;尊重;人性的美和恶

哭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英勇斗士的故事。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扔草帽的故事。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素材点拨】莫言,用三个或直白或玄奥的故事,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而故事落音,也引来人们的多元的阐释和见解:例如,对特立独行、不逐流随波的个性化的坚守;没必要过分彰显自我,人的尊严;祸福无常,被抛弃的未必不是好的,人性的美和恶。这些故事随时都可以重复发生,他们很浅显,很容易被记住,但每一个小故事讲的都是生活的大道理,每个故事都是社会和人生的缩影。这种涟漪效应,正表明了写作者“讲好故事”对公共生活潜在的滋养和改变。或许,剖白灵魂,可以有很多方式,尖锐针砭抑或平和地讲故事,而莫言选择了后面一种:与其将“道理”置于裸露的地表,不如讲着不乏深意的故事,引导读者学会思辨,并习惯自我启蒙。所以,莫言的这三个故事,给我们中学生写作最深刻的启迪是:引导读者学会思辨,学会用多元的眼光、多元的视角、多元的观点看待社会与生活。

【编辑提点】天下文章,无非三类。一种是写人的,一种是写事的,一种是写观点的。风景之类的文章从根本上还是写人的。

写人的文章,必须通过这个人做的事、说的话来体现性格;写事件的,更不用说了,必须讲好故事;写观点,必须得有论据支撑才有说服力,而这论据的展示必须依靠讲故事的能力。

这么一看,文章好坏,关键在于讲的故事好不好、能否抓人。

所以,莫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何时,千万别忘了讲故事的传统。抛开故事,一味玩弄概念,耍弄辞藻,除了能哗众一时,实在没有值得保存的意义。

反观当下,浮躁和喧哗本已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逐渐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和学习讲故事的动力。如果只热衷于在140个字范围内舞文弄墨,甚至动辄约架、骂人,逞一时口舌之快,过后什么都留不下,有劲吗?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就是要学习莫言,珍惜和重拾我们讲故事的能力。社会转型的时代,焦虑和不安全感易迷失人心,慢下脚步,认真地听故事和讲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却能让思想沉淀,让灵魂安宁。(熊建,《人民日报》总编室编辑;来源:人民网·观点,本刊有删改)

语录素材

【关键词:多元、丰富】“从阳光明媚的北京到冰天雪地的瑞典,世界的美在于她的多样性。”

——莫言初到瑞典、走下飞机的感慨

【关键词:文学、人性】“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

——莫言的演讲“讲故事的人”

【关键词:淡定、谦逊】“我父亲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当然,得奖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本色。”

——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诺奖荣誉、名人效应带来的心态变化”,莫言的回答斩钉截铁:“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关键词:平静、从容】“永远不敢称大师。大师这个称谓有它内在的含义,谁要是叫我文学大师,我会觉得暗含讽刺意味,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够。”

——莫言返京接受采访。“加冕”繁华散去,生活仍要继续

素材演练·文题·佳作

文题 一、我记忆中母亲(父亲)

最_____________的一件事

请在横线处填上你心灵最有感触或震撼的词语或词句,然后作文。要求学习莫言的演讲风格:本色、朴实、坦诚。字数在800字左右。

我记忆中母亲最动人的一件事

湖北黄冈晋梅中学 吕梦妮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风中缕缕丁香气息甜蜜宜人。

母亲骑着电动车,载着我,向着家的方向驶去。进入了熟悉的小巷。没有路灯,这条巷子漆黑一片,不远处,突然传来微弱的“喵呜——喵唔——”

是猫!

循声望去,三只灰色的小猫在我眼前乱蹿着。这几个小家伙显然刚满月不久,正在街道上不知天高地厚地蹦蹦跳跳。还好这是在寂静的夜里,若是在车水马龙的白天,那该有多危险?!妈妈停住了电动车,我也赶快下了车。

我蹲下身子,与小猫们逗弄着。它们伸出爪子拨弄着我的鞋带,脑袋微微倾斜,嘴巴微微张开,好一副天真又无辜的表情!和它们玩够了,我自觉地起身离开。妈妈不喜欢小动物,我不能逗留太长时间。

转过身,却看见妈妈抱起她脚下的一只小猫,微微笑着对我说:“它们在这儿玩太危险,一旦天亮了,这三条小命可能就保不住了。我们把它们送到旁边这个小区里去,这里面不允许机动车行驶,会有家里有条件的好心人将它们收养的。”妈妈说着,又抱起一只小猫,“剩下那只你抱着。”她说。

我欣喜地抱起剩下这只小猫,它乖巧地在我怀里趴着。

妈妈带着我,我们带着小猫,轻轻地走进了安静的小区。我们将小猫们安顿在一座假山后面,小猫们新奇地左顾右盼。我笑了,拍了拍它们的脑袋,算是和它们的“道别”;妈妈也笑了,笑得很开心。

现在我才知道,要让如此害怕小动物的妈妈抱着两只野猫走一段路,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时我也知道,正是妈妈这种与生俱来的对于生命的重视与呵护,给了她这个勇气。

我的记忆中,永远刻着这个动人的夜晚,这件动人的事情。我的心中,也永远敬爱我的母亲。

【教师评点】

妈妈害怕小动物,可是她却抱着两只小野猫走了一段路。这样的举动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把题目补充上“动人”二字,是很适合的。如果前面不点明“妈妈害怕小动物”,做到欲扬先抑,描写刻画妈妈抱小猫时的胆怯,效果可能会更好。(指导教师/江煜)

文题二、有温度的文字,总有着启迪人心、指引价值的重量。而这,恰又仰赖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讲故事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讲故事方式,但故事的本质是永恒的。我们生活在莫言的故事里,同样可以像莫言那样讲故事,并从故事里获得各种启发。今天,在你读完莫言演讲的故事后,请你以“故事的魅力”为题,也试着讲故事,或围绕、运用故事作文。体裁不限,字数在800字左右。

故事是骗人用的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任芷慧

我写过一个故事,以我们村里的一个被叫作“羚羊”的村民为原型。我对其人的印象已模糊,我按照传统故事的套路一气呵成,羚羊他可以在小巷中昂首阔步向前走,他可以在庄稼田里大展歌喉,他可以像张承志那样逃离家乡四海为家。我以“我在青草疯长的季节为他鼓起了掌”作结。

后来有一些人读到了那个故事,他们在各种场合遇到我时告诉我,他们十分喜欢羚羊这个人物。而当他们听到我说故事是我编的时候也并不介意,他们表示对我的理解。

偶然的一次我的姑姑读了我的故事,她半响无语含笑凝视着我 。我烧红着脸,坦白说故事是虚构的,不过我的出发点是真的想好好地写写他。“不过,”她顿了顿,“说起来羚羊他娘还真是从外地嫁到了咱村。”我着实是没有想到的,竟言中了羚羊的家世。羚羊的娘,十四岁嫁给了三十余岁的羚羊他爸,就好似安宁笔下的小城里的芳香女子一般,不张扬,安于现状。她为他生儿育女,愿他抽出心思献给家庭。羚羊是她最小的儿子,那些其余的儿女如今亦是散落在天涯了,经年回不来看他们母子。于是母子俩更相依为命了。

姑姑说,有些日子没见着羚羊了吧,他瘫了。我长久静默,我让羚羊做了回神仙,望他超凡脱俗,可事实却截然相反。他大概是不会唱与大地万古长存的赞歌,他大概连做梦也不会。自叹一声愚蠢,就难受起来。这样的羚羊比那样的羚羊更使我觉得悲哀了。我不再有理由为他鼓掌了,我是做不到在他的病榻前鼓掌的。如今也许在村里有为数不少的人寄予他与物质无关的怜悯。他不能以一个华丽背影而使自己成了传奇,他不可能像宝玉一样谈笑间遁入空门,而只能像庸人改写的那样虚虚地团了个圆,而后随着清秋深院归于白茫茫。

心泛起微澜,这回没有惊涛骇浪,这回没有看破红尘。我做一个为他祈福的路人,仅此而已。

再有人拍我肩膀询问羚羊的事,我是否也该诉说真相与他们听。故事是骗人用的,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结局啊!

我记得童话作家陈诗哥在他的童话里借故事小贩之口说:我从来的地方来。说到底,所有的讲故事的人,都从来的地方来。

【教师评点】

“故事中的故事”是这篇文章构思巧妙之处。作者曾以“羚羊”为原型讲故事,所讲故事的苦难之处无意中竟然和现实相吻合,而故事中的美好愿望却落了空:现实比故事更悲哀。讲故事成了逃避可悲现实的一种途径。作者的可贵之处是,虽喜欢讲故事,内心却依旧保持着清醒,那就是认识到美好的故事只能是用来骗人的,这结论很残忍却很真实。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故事、听故事?因为每一个讲故事的人心里,都有许多话要和这个世界谈,都想借助故事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告诉这世界自己的爱恨情仇。本文语言质朴真诚,颇得莫言小说风格要旨,令读者在悲剧故事的淡淡忧怨中,领略故事的别样魅力。(指导教师/胡爱萍)

文题三、在2012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莫言登台用中文致辞,其中讲了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我想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你通过莫言获奖,又是怎样看待文学的?请以“有用与无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可自拟,也可用原题,字数在800字左右,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有用与无用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李泽慧

读到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晚宴上的演讲,心里不胜感慨。这样朴素接地气的文风,在当今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中确实是少见了。他的文学无用论,正如一根尖刺不偏不倚地正中心灵的软胁。

文学如烹饪,需掌握火候,是个慢功夫,无法立竿见影地在短期内获得财富。除个别名作家外,对文学界的整体情况来说,他们的报酬并不丰厚。但文学真的因物质而不丰就无用吗?

非也。对作家而言,或许文学的最大用处就在于它充实了作家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对莫言,对读者,对整个民族,文学的魅力都是无穷的,它如一杯陈年醇酒,浸着民族灵魂,推着时代进步、思想变革。就我个人而言,书香在我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书中我与林妹妹葬过花,与张飞交过战,在书中我逐渐懂得谦卑、尊重、敏锐与责任。

也许就在于纯粹的文学不掺杂任何功利与目的,才显得无用。但这样至纯以至神圣的书魂,支撑着民族脊梁与历史进程,在无用中显出大用。

每次逛书市,总感觉现在市面上的书籍林林总总,一时满目纷乱,穿梭于其间只觉千姿百态的封面与千奇百怪的书名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这时心里总迷乱着,一直打鼓,不知如何挑选。现在许多新书读后总觉得摸不着脉络,理不清头绪,直教人啼笑皆非,只是被作者的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所浸染,心无缘由地迷茫起来,久之,自己提笔竟写不出好文章来。

但读莫言的文字,只觉得心头安静,没有狂喜也没有虚空绚烂,只有朴素得像故乡一样的故事正在道来。每次伏案在床头读时,好像回到了童年,书中的一切似乎就在眼前,可触可感,一点一丝的感情像母亲围了多年的红方巾,百洗颜色不褪。莫言的话,是对现今文学的有力批驳与深切忧虑。

其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有用与无用的选择漩涡中。很多小细节,或许无法在一时显出成效,给我们带来收益,但是,这些似乎是没用的东西,例如一点一滴的努力与进取,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最有用的助力剂。“风物长宜放眼量”,有用与无用,绝不囿于现状。

当听到莫言获奖时,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气,当世界的荣誉落在这个不以名利写作的农民儿子身上时,无疑是对广大文学工作者默默坚守操守的肯定。真正的文学,真正的钻研,必将在文学界,甚至于整个国家掀起波澜,必有大用。

【素材运用点评】

作者对材料的把握非常到位。莫言在演讲中,首先承认文学的无用,但指出这是与科学相比,然后坦诚而明确地指出,文学的最大用处正在其无用。作者抓住这引人深思的一句话,深入发掘这句话内在的含义。先从物质层面认可文学的无用,同时,以反问的方式引出本文的主要议题:文学的用处不在于物质。接着,从文学对作家本人的意义,以及自己在阅读与写作中的切身体会两方面,谈文学对人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助推作用。最后确立观点:真正的文学,于国于民,必有大用。本文对材料要义把握准确,分析透彻,结构紧凑,层次清晰,非常值得学习。(指导教师/胡爱萍)

本期“素材演练”参战学校

湖北黄冈晋梅中学 指导教师/江煜

山东省东营市一中 指导教师/胡爱萍

编辑/华放 于智博 田野

猜你喜欢
善良感恩宽容
让爱与善传递下去
从《西游记》看战胜心魔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心灵深处的手电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