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勋余
著名教育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但在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严重被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因此,应让兴趣教学走进体育课堂。笔者认为体育课要实施兴趣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欧洲“贫民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在《天鹅之歌》中谈到他的重要思想“在生活中受教育”,他认为:现今孩子活动的时间、空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再一味地只进行高难度的体育技术与技能教学,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再则现代竞技体育的很多项目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如被国人奉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在很多年前居然是人们茶余饭后在餐桌上以书做网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应适当地穿插一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认识世界的快乐,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运动技能,同时也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的特点,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以情促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的碰撞牢牢掌握知识,接受情感教育。如教学“途中跑”问题时,如果单单讲跑就太枯燥了,我们可以运用创设想象、质疑、探究情境的方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调动了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再引出途中跑的教学。这样教学自然事半功倍,这样的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根据学生们的选择,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入途中跑这个概念,由此层层深入导出本课的主题。
三、改变态度,激发兴趣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教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他们认为体育课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同学的舞台,没有其他课程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体育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心目中体育的形象,可以在教学中结合体育赛事、体育录像、实事报道等方法,介绍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四、不吝赞扬,激发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中学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对成功的心理需求更强烈一些,他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就,他们希望得到肯定以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前进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的赞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和喜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认真地去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技术和技能。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挖掘和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