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2013-04-29 00:44:03韩雪
中国民商 2013年8期
关键词:金融体制国际化货币

韩雪

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大幕将启之时,本刊记者采访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的戴相龙,请其就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谈谈自己的思路和看法。

《中国民商》:您如何评价过去三十年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

戴相龙:1993 年11 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2 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说,这二十年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沿着这样的道 路和方向,有步骤、有计划的向前推进。

1997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整顿金融秩序,加强中央对金融的统一领导,实行银行业跟保险、证券分开,对国有的金融机构实行救助。国家采取多种渠道,运用三万多亿资金,为银行业处置大量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经营货币的金融机构实现了由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到股份制上市银行的历史性转变。五年后的2002年,再次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确定为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这以后,国有大型银行开始逐步上市。

2007 年和2012 年,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均是落实前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政策,重点加强中国现代金融制度的建设,加强金融业的内部管理。

经过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从技术性破产边缘到全球同业前列的转变,如今国内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下降至0.9 ﹪,资本充足率达到13%,核心资本充足率在11% 左右,四大银行均已上市,并且均入围全球银行市值十强排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总资产、总利润、核心资本等方面,都遥遥领先,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市值第一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也助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民商》:将要开启的这一轮改革有着怎样的意义?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什么?

戴相龙:目前中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新阶段,继承和创新是这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主题。那么,制定今后十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首先就要从经济发展和推进开放的需要角度出发。

按照保守估计,我国现在的人均GDP 是4000 美元,到2020 年翻一番将达到8000 美元,如果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进去,按照升值10%-15% 计算,人均GDP 的数字可能达到1 万美元,是美国的1/4,但我国的人口是美国4 倍,也就是说,2020-2023 年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与美国持平。这样的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同时,中国货物的进出口总值占全球总值的1/10,外汇储备余额3.4 万亿美元, 是世界总量的1/3,在境外的净债权1.8 万亿。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金融、经济与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小平同志曾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他所指的并不只是金融的一个方面,比如货币和贷款,而是包括货币、经营或管理货币的企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开放六个环节组成的体系。过去二十年,我们在这六个方面都推进了相关改革。那么未来十年,金融改革的重点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是资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人民币国际化。

因此,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着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为改革重点,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促进中国更好参与全球化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民商》:在推进这样一轮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宏观调控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戴相龙:在改革过程中,要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这在改革中依然是第一位的。1993 年以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现金和贷款规模,改革之后我们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2003 年,当我们发现新增人民币贷款也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时,我们开始公布“社会融资总量”。

在新一轮改革中,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仍然应该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到2013 年3 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是103 万亿。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总体来看货币供应量过多,现在风险还不大,但隐藏着很大风险。中国与美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我们每增加100 元GDP,需要将近190 元的货币供应量,美国增加100 元GDP,只需要67 元的货币供应量。同时,在货币存量中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增加的速度非常快。在美国货币流通的速度非常快,金融服务非常好,企业可以在有贷款需求后,申请贷款并能得到及时的发放。但在中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问题,很多企业倾向于提前申请贷款,以备不时之需。甚至会出现如果贷款发放下来、暂时没有用处,就将它们存回银行的情况。而且,与美国相比,中国目前直接融资比例太小,多依靠间接融资。很多货币是在银行系统里转来转去,所以,虽然货幣供应量过多,但目前风险还不大。

其次,我认为目前的外汇储备过多,已经是弊大于利。我们承认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为我国金融崛起创造了条件。但它也扩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财务成本,增加了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这是在特定时期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现在,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宏观经济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央银行看成是一般的国有企业,因为它的专业性很强,实效性很强,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独特作用,对市场和调控要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国家应该有目标、有政策,可以通过外汇管理,以及地方、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来改善国际收支。

《中国民商》:您认为,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戴相龙:利率市场化不是规定一个准确的幅度,是要形成一个利率形成机制,也就是利率由市场控制。利率市场化也要有一个实现形式,具体的做法,第一是要培育上海银行间市场和国债市场的需求,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加,使交易的品种更多一些,交易量更大一些,慢慢形成一个市场的影响力。第二,要把中央银行存贷款基本利差收窄,否则这会影响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第三,是要给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上的定价权。第四要建立存款保障机制。只有理顺这四个环节,才能实现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中国民商》:对于推进汇率市场化,您有什么看法?

戴相龙:2012 年4 月,我们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也就是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 的幅度内浮动。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了一个合理的空间。下一步改革,可能会继续扩大单日内汇率浮动幅度,但我认为,更需要的应该是给一年内汇率浮动幅度设置一个范围,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

《中国民商》:下一轮改革,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戴相龙: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官方的语言,我们一直以来的说法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这个词其实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8 年,胡锦涛出席G20 会议提出要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中国提出“国际货币的多元化”,自然让外界联想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很正确的概念,但我们还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应有双重标准。一是人民币应完全承担国际货币的全部职能,包括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交易、投资、储备。二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有一定比例。我认为,这个比例最低要超过当时中国GDP 占全球GDP 的比例或接近中国进出口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也可能需要15-20 年,在时间上宁可考虑更长一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要有步骤。人民币国际化,按范围划分,要先在周边国家流通,再到亚洲地区流通,最后到全球流通;按执行国际货币职能划分,先执行计价、结算职能,再执行支付职能,最后再承担投资和储备职能。我认为,现在我们是贸易顺差、人民币币值稳定,很多人愿意使用人民币、储存人民币,这都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因此,我建议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如允许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大型企业等到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建议研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由中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和有关国家政府及中央银行通过特定安排,扩大人民币在境外使用:一是实行双边本币限量兑换。把一部分货币互换改为一次性卖出人民币,买进至少在经常项目上可兑换的外国货币,解除因人民币升值将来更多归还人民币的担忧,把人民币升值好处留给兑换人民币的国家。二是以人民币支付我国对有关国家及地区的贸易逆差。这些国家及地区可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劳务,也可以用于对中国的投资,也可以兑换为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三是允许中国企业直接用人民币到境外投资。经双方同意,在国外中央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人民币持有人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劳务,可以用闲置人民币投资中国人民币债券,需要时也可向中国兑换其他国际储备货币。

猜你喜欢
金融体制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政策决定还是市场选择?——基于历史角度的比较金融体制考察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英语文摘(2021年6期)2021-08-06 08:40:36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加强银行治理结构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古代的货币
基于金融体制改革下银行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古代的货币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