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越狱的银行大盗

2013-04-29 00:44史丹顿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抢银行调查局特工

史丹顿

“我正走在一条单向的大路上,我无法欺骗自己,我没有归宿,如果我投降,那就意味着电椅,如果我继续,那我做一次就赚一次。”

——迪林杰

2013年4月13日,法国北部,戒备森严的塞克丁镇监狱传出几声巨响,监狱5道大门被接连炸开,灰烟未散,重刑犯雷杜因·法伊德劫持着数名狱警冲出监狱,驾车逃之夭夭。

拥有220名狱警的监狱方直接将这一严重越狱事件称为“战争行为”,4名被挟持的警察人质声称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法国警方申请了覆盖整个欧盟的通缉令,对法伊德展开大规模搜捕,至今还未找到。

现年40岁的法伊德是一个爱看电影的文艺大盗,他认为他的犯罪“灵感”主要来自于美国好莱坞黑帮电影,并宣称:“对我而言,电影就是武装抢劫的用户指南。”

这份指南中就包括好莱坞黑帮电影的经典之作《公众之敌》,主人公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银行劫犯之一——约翰·迪林杰。

约翰·迪林杰是谁?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美国民众认为,他是大萧条时期劫富济贫的罗宾汉;美国银行家断言,他是可恨的抢劫犯;联邦调查局表示,他是“全民公敌”;而在同伙眼中,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铁哥们儿。

迪林杰生于1903年,死于1934年,他短暂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作案、越狱,再作案、再越狱。

社区小黑帮

迪林杰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城,父亲是一个杂货店主,脾气古怪,对小迪林杰的态度在严苛与放任之间摇摆,前一天还用木板痛打他,后一天却给他足够的钱买糖果。

迪林杰长大一些后,在外面惹的麻烦就没断过。12岁时,他组织邻里的孩子成立了一个“肮脏十二人”的社区小黑帮,但他们很少给邻居惹麻烦,而是专门从过往的货车上偷煤卖钱,被捕后因为博得了法官的同情而被轻松放过。

1923年迪林杰失业了,整天流连在弹子房,他虽然经济困窘,但生活却仍然放荡不羁,与妓女纵情交往。有一次,他要去跟一个女孩约会,由于没有体面的汽车,干脆就偷了一辆。

迪林杰结婚后,做了倒插门的女婿,生活似乎安定了一些。一个同伴发现食品杂货商老板莫根每周都会去一次理发店,随身带有当天的营业收入,于是动员迪林杰一起去搞点钱。

1924年9月6日,醉醺醺的迪林杰拿着一把手枪和一个手帕包着的螺栓,拦住了前往理发店的莫根,二话不说就用螺栓猛打莫根的头,莫根跪在地上,大声呼喊共济会的求救暗语:“谁来帮帮寡妇的儿子?”莫根的呼喊吸引了其他人前来救援,迪林杰一看苗头不对,赶紧逃跑了。

两天后,迪林杰就被抓获,抢劫、伤人两项重罪等着他。法庭上,迪林杰先是否认一切罪行,但法官允诺若他认罪将得到宽大处理。迪林杰的父亲也劝他坦白一切,迪林杰照做了,结果,他得到了该罪名下的最长刑期——入狱10年。

这次显失公允的判决,彻底断绝了迪林杰当个老实人的想法,此后他再也没有把法律放在眼里。

越狱五人组

服刑时,迪林杰在监狱衬衣厂担任裁缝,他不仅完成双份工作,还经常帮助其他狱友,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之士,这些被迪林杰称之为“有价值的朋友”,包括日后迪林杰匪帮的核心成员:哈里·皮埃尔彭特、荷马·范米特、哈米尔顿和查尔斯·马克雷。

让迪林杰早点出狱是这些“朋友”的“理想”,因为他们相信迪林杰有办法把他们也弄出去。

1933年5月22日,迪林杰获假释出狱,出狱后他的行动目标就是拯救继续待在牢里的朋友们。迪林杰急需用钱买枪,此时的美国正处在大萧条之中,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对于迪林杰来说,要找钱,只有一个字:抢。

迪林杰联系了皮埃尔彭特在狱外的两个朋友作帮手,直奔俄亥俄州新卡莱索国家银行,抢了一万多美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不过这两个同伙都是新手,说得不好听点是“猪一般的队友”,开车的同伙是个左撇子,车技差,差点导致他们全部被捕。

另一次是准备抢劫商店,计划倒是挺周密,但是这家商店没挨到抢劫就倒闭了。

1933年7月17日,迪林杰来到迪尔威尔商业银行,当时正值午餐时间,迪林杰头戴一顶时髦的白色平顶草帽,彬彬有礼地对营业员说他想跟行长谈谈,营业员说:行长不在,你有什么事?迪林杰说:我想抢劫。说完掏出一把枪,纵身跃过六英尺的柜台,开始装钱。之后几周,迪林杰抢劫了5个州不少于10家银行。

迪林杰勤勤恳恳地抢够了钱,他把花钱买来的枪越过印第安纳州监狱的围墙扔进去,但是扔的时机不对,皮埃尔彭特没有拿到枪,其他犯人捡到后交给了监狱长。迪林杰又把另一批枪藏在一个线桶里,混在监狱衬衣厂的原料里,这一次枪被成功地送进了监狱,皮埃尔彭特拿到了枪,靠这些武器,得以武力越狱。

“什么事使你们耽搁了?”

狱中的朋友刚出狱,迪林杰却又进去了,被关在俄亥俄州的利马监狱,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营救迪林杰。这四个人扮成另一家监狱的警官来到利马监狱,要求接管迪林杰。警官萨伯有些怀疑,要查看他们的证件。皮埃尔彭特笑了,他没有递上证件,而是掏出了一支枪,将萨伯一顿痛打后取出钥匙放出了迪林杰。迈出狱门,迪林杰只是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话:“什么事使你们耽搁了?”

越狱五人组正式会师,下一步的抢劫目标是枪和钱。他们袭击了印第安纳州一个警察局的枪械室,当时那里仅有一个人把守,五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这名守卫,抢了几挺机关枪、步枪和手枪,还有许多弹药和几件防弹背心,用这批枪械开始大肆抢劫银行。

越狱五人组抢银行不仅花样颇多,还颇有喜感。他们曾经装扮成保安公司的推销员,向银行推销“新型警报器”,安装调试好之后,第二天就专程来提供“售后服务”——抢银行;还有一次,他们装扮成电影摄制组,雇了几个人在银行门口架上摄影机、灯光,几个人就大摇大摆地举着枪进去抢银行了,警察与路人居然还聚在银行门口哄笑鼓掌围观,称赞演得逼真。

这段时间越狱五人组从未失手,至少抢了13万美元,一时间成为大萧条时期风头最劲的犯罪团体,带动警察力量薄弱的美国中西部地区抢银行犯罪团体不断涌现。

在印第安纳的芝加哥,迪林杰一伙抢劫了东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收获了两万美元,当他们正往袋子里装钱时,警察赶到了。迪林杰挟持了行长瓦尔特·斯宾塞等作为人质,冲向路边接应的汽车,但在这时,一名人质不经意间扭了下身子,露出了迪林杰的整个上半身,巡警奥麦雷抓住这个空档,突然开火,向迪林杰连发4枪全部击中,枪声响过,迪林杰非但没死反而转身还击,巡警奥麦雷立时毙命,尸体又被补了数枪,而迪林杰抖落防弹背心上的弹头,扬长而去。奥麦雷成为迪林杰杀死的第一个人。

抢银行的黄金时代

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抢银行这份“职业”相当受人崇拜。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使全社会都饱受打击,在这种艰难时世中,银行却称职地扮演了“雨天收伞”的不光彩角色:催逼还款,推高贷款利率。很多按揭买房的家庭本就面临失业,如此一来,更是纷纷破产,住房被强行没收,人们对银行恨之入骨,却无可奈何。迪林杰一帮人频繁抢劫银行,这样的消息让笼罩在灰暗生活中的人们很解气,再加上迪林杰的通缉照颇为帅气,而且他只抢银行不抢储户,对待人质也彬彬有礼,甚至有人看到过他给一名瑟瑟发抖的女人质披上自己昂贵的羊毛大衣,在人们心里他就像是一个当代“罗宾汉”。

1934年1月21日,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国会旅馆意外着火,高层的住客们来不及收拾行李,大都被消防员从窗户救出来,迪林杰一伙也在其中。一个消防员事后回忆,有一个男子慷慨地给了他12美元的小费,请他帮忙救出一个特制的大衣箱,正因此,消防员记住了这名男子的长相,之后当他翻阅一本以真实犯罪为内容的杂志时发现,这个男子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林杰,于是转身就到警察局报了案,迪林杰的行踪就此暴露。

当地警方在消防员的指认下,出其不意地逮捕了迪林杰一伙,从芝加哥,迪林杰又被转送到印第安纳州的克朗旁特监狱,监狱增加了哨岗,还布置了一个机枪分队专门看管他。行政司法长官霍利女士非常兴奋,专门摆好姿势与迪林杰合了个影,信心十足地宣布:迪林杰在这里与自由隔着有八道铁锁。

B.O.I的“头号公敌”

八道铁锁最终还是没有锁住“职业越狱家”迪林杰,他雕刻了一块木头,再涂上黑鞋油,伪装成一把柯尔特点38型手枪。迪林杰用这把假枪顶住看守,拽开牢门,从狱警的壁橱里顺了几架机枪,胁迫他走向监狱大门,中途还不忘顺便放了几个犯人。不过经验丰富的迪林杰并没有直接从大门出去,因为那摆着好几挺机枪等着他,而是一转身跑到了防备空虚的监狱车库。在车库里,迪林杰又俘虏了车库管理员当作人质,驾驶着行政司法长官霍利的新福特车,在守卫的注视下稳稳驶出监狱。

迪林杰的这次越狱,令舆论大哗,正在实施新政的罗斯福总统认为这是对美国司法界的公开嘲弄,怒不可遏。

迪林杰逃走了,其他几名同伙遭到严惩,马克雷、皮埃尔彭特被判死刑。

迪林杰开着偷来的车横跨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跨州作案,因此不再局限于地方警察,摩拳擦掌的B.O.I终于等到了机会。B.O.I全称叫调查局,是联邦调查局的前身,成立于1908年,局长埃得加·胡佛是美国黑暗界的国王,连总统也要让他三分,只要他盯上了谁,谁就会倒霉。迪林杰这样名声在外的飞贼小团伙,不像大黑帮那样难对付,破案后又能迅速扬名,最对胡佛的胃口,于是他把迪林杰定为“头号公敌”,专门组建了一支四十多名G-MAN(特工)的专案组。凡是对迪林杰提供支持、帮助的人都会遭到特工们的疯狂调查,很多与迪林杰关系不错的黑社会团伙为了避免被殃及,都不敢再跟他有半点联系。调查局还向全国悬赏,抓到迪林杰者赏10000美元,提供重要线索者赏5000美元。这对大萧条时代的美国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具有相当的诱惑性。

迪林杰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在芝加哥,迪林杰和他的女朋友伊夫林·弗雷谢特以及范米特、“娃娃脸”尼尔森、埃迪·格林、汤米·卡罗尔等组成一个新的抢银行匪帮,四处作案。“娃娃脸”尼尔森与迪林杰抢银行的风格完全不同,拔枪就打,不留活口,新匪帮杀的人越来越多。

1934年3月30日,特工们收到圣保罗林肯大厦公寓经理的报告,称有一对登记为海尔曼夫妇的租户特别可疑,他们显得神情紧张,且拒绝让公寓管理人员进屋,经理还提到“海尔曼”像迪林杰。经过新闻界对迪林杰的反复报道,他的样子早就名传四海了,这确实不利于事后的藏匿,迪林杰为此十分苦恼,甚至整过容,但人们还是能认出他。

特工们开始对海尔曼夫妇居住的公寓布控。第二天,特工和警察敲开了公寓的房门,迪林杰的女友看到警察后急忙锁门,特工立刻呼叫增援包围了他们。

正在僵持之际,范米特走进了这间公寓附近的大堂,特工马上上前盘问,范米特一边开抢一边往外逃,中间还劫持了一名卡车司机当人质。趁此机会,海尔曼房门突然打开,一架狂射的压制了特工们的火力,迪林杰与女友趁乱跑到大厦后门,开车逃跑,迪林杰中枪,但是伤势不重。

索命百老汇

4月5日,迪林杰带着女友回到了他的老家印第安纳波利斯,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就收到一个举报,说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约50英里波希米亚旅馆发现有人长得像迪林杰和“娃娃脸”尼尔森。

调查局特工急忙赶来,结果中途跑坏了两辆车,其他特工不得不在四月的大冷天站到车外的踏板上。离旅馆还有两英里远时,车队就关闭车灯,摸黑靠近。当到达预定位置后,特工们布置了包围圈,这时一只狗突然狂吠起来,旅馆里的人马上警觉,从屋顶上狂泻下来一梭弹雨,特工们开始还击。一阵激烈的枪战后,枪声渐渐平息,但特工们直到天亮才敢靠近,这时屋里早已没有了迪林杰的踪影,他已经从后窗逃跑了。

1934年7月21日下午,正值星期六,印第安纳州加里市的一家妓院里来电,一个自称安娜·塞吉的女人报警,声称可以提供迪林杰的线索。她是罗马尼亚非法移民,加之从事不良职业,面临被移民局驱逐出境的命运,她希望用迪林杰的消息与调查局交易她的居留权和悬赏金。

调查局与安娜见面后,答应她事成之后除付钱外还会找移民局打招呼,安娜听后很满意,于是向特工透露,迪林杰正在与另一个女人波利·汉密尔顿约会。

安娜还告诉特工,汉密尔顿和迪林杰第二天晚上将在“传记剧院”或“马布罗剧院”约会,一旦确认,她将第一时间通知特工,并穿上一件橘色服装作为暗号。

1934年7月22日,周日,专案组全体特工在芝加哥办公室集结待命,因为安娜一直无法确认是哪家剧院,专案组叫来增援的警察兵分两路,在两家剧院四周都设下了埋伏。

晚上8时30分,迪林杰出现在特工们的视野中,他和安娜、汉密尔顿三人闲逛着走向传记剧院,准备看一场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电影《男人世界》,马布罗剧院的特工收到通知后立即赶了过来,无数枪口已经对准了迪林杰。

专案组此时专门致电局长胡佛,胡佛指示不能在剧院门前的闹市中枪战,在剧院外面加强监控,不过如果迪林杰有任何反抗,所有特工都有权将他就地击毙。

晚上10时30分,迪林杰看完了电影,走出剧院,两个女伴一左一右。迪林杰向左边拐了下,走过了剧院门口的入场通道,与埋伏在此的专案组长官帕维斯擦身而过,帕维斯点燃了一支雪茄,这是全队收拢包围圈的暗号,身经百战的迪林杰马上意识到事态严重,他一边拼命跑向剧院附近的背巷,一边从右裤兜里掏出一支手枪准备还击,见已打草惊蛇,三个特工立刻向迪林杰开了五枪,其中三枪打中了他,赫赫有名的“头号公敌”一头栽倒在人行道上,再也不动了。随后,迪林杰被送到艾立申兄弟医院救治。

晚上10时50分,法医宣布约翰·迪林杰死亡。尸体被放在一个柳条筐里,埋葬在印第安纳州首府的王冠山墓地,沿途有超过5000人围观。

击毙迪林杰成为当时最劲爆的头条新闻,也成为调查局B.O.I最耀眼的政绩,不管是调查局还是胡佛的地位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第二年,调查局改组成为联邦调查局F.B.I,成为一个由总统亲自任命局长的政府部门,获得了更大的全国执法权。

虽然有人质疑被击毙者是否是迪林杰,但在此之后,这个大名鼎鼎的银行大盗再也没有出现过。“娃娃脸”尼尔森也在同调查局特工枪战中受致命伤。F.B.I强行逼问所有与他有关的人,包括迪林杰的兄弟、父母,有27人以窝藏、资助、教唆迪林杰黑帮等罪名被联邦法庭判决有罪。在F.B.I的强势介入下,抢银行逐渐成为一个有去无回的高危行业,抢银行的黄金时代也一去不返。

〔本刊责任编辑 吴 俊〕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总第82期〕

猜你喜欢
抢银行调查局特工
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发布五大类地质信息服务产品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广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我想长大后当一名警察
你们这儿附近有银行吗
活该你单身
书桌上的小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