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潼
星期六的早上,潼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阳光透过暖黄的纱帘,斜斜地照着她的身体。她认真地翻看手里的故事书,缓慢而仔细,一缕头发从耳后钻出来挡在额头,她轻柔地把它夹在耳后,不紧不慢。
我叫她吃饭,她未应声。
“你能不能快一点,吃完饭再去看书?”我提高了声调。
她慢慢地抬起头,与我期望的速度显然不成比例,还沉浸在书的情节中。看到我不悦的表情,她嫣然一笑,缓缓地说:“妈妈,我觉得你若慢一点,温柔一点,会更美。”
我越想让她快,她反而越慢得有理了。可我为什么非要要求她的步调和我一致呢?如果慢,可以不耽误吃饭,不耽误睡觉,不耽误学习,同时还能让她的举止变得从容、专注,从而更有智慧,有什么不好呢?
换一个角度看,慢也是一种美,也是一种道理。比如看书慢,知识记得更牢;走路慢,体态会更优雅;说话慢,深思熟虑更有亲和力。所谓的“慢”,是指在孩子的心性培养上,允许他以力所能及的速度成长。
当下,面对越来越多的“超前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早教”引发的“拔苗助长”等问题,家长们听不到孩子自己的心声。我们能不能放慢脚步,用“等”的方式欣赏孩子?给他们时间,聆听孩子成长拔节的声音,那时,我们一定会更深地领会到教育的真谛!
爱孩子,无需将他套入“快”的公式里。慢并非“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不快”和“落后”,从某种角度来看,“慢”引申了“仔细”和“耐心”,有些美好的事物,需要你慢下来才能看见,包括成长。
原来,不焦虑,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摘自《孩子》)(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