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00:44:03刘丽君
关键词:长句生词词义

刘丽君

阅读理解其内容及涵义,严格地讲,它是通过认识语言形式与结构而获取全部文字信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通常可分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型和应试型,而应试型阅读则是对获取信息的量的检测。因此,阅读绝不是一种简单、消极、被动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讲,阅读是接触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好外语基本功的主渠道。《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既要“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又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反映了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直接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构成了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呢?

一、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内容更趋于信息化、时代化,突破了单一的故事寓言等题材,内容涉及新闻、广告、科普、医疗、教育等;文章的体裁也从记叙文扩大到产品说明、逻辑推理及实际应用等文件。不同的文件阅读的要求与方法也不尽相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体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比如,记叙文阅读主要抓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从中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议论文是阐明作者对人或事的好坏的立场观点,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正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理清论证思路,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应用文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文体,它包括通知、广告、便条、申请书、个人简历等,形式多样、题材各异,如图示、表格、地址、网址等,对这类文体的阅读应指导学生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二、常见的快速阅读法

1.带题阅读法。在快速阅读一篇文章、搞清其大意后,再看文章后的题目,弄清楚问的是什么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再到短文中的相应处找答案,这样就可避免把时间花在与题目无关的内容上。

2.抓首尾句法。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段落一般都有主题句,而且大多位于每段开头(少数情况位于段落末尾或中间),这时,只细读开头和结尾,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能否抓住主题句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3.人、地代名法。阅读文章中经常遇到一些外国人名、地名等,这些名词在试卷中一般不加注释。它们既难读又难记。这时,可用一两个大写字母写在它们底下代替它们。如用G代替Georgina,SH代表William Shakespeare;用W.D.C代表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这样,一是醒目,查找有关人、地的信息时方便好找;二是省时,当必须反复阅读或比较时,不必再为读人名、地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

4.猜词义法。阅读中最感困惑的是英语单词的词义难以确定。它们经常与课本上学过的词义大相径庭。这时,就要利用上下文来猜测其含义。当遇到某些动词短语时,切不要被已熟悉的单词字面含义所局限,而要根据其前后的语境,进行逻辑上的分析和推测,确定其真正含义。有些词是由学过的单词加前缀或后缀派生而来的,这时,可根据有关的构词知识,确定其词义。有些词虽然没学过,但在上下文中含有对其的解释,阅读时可用符号标出,无需再为推测其义而浪费时间。有时候,代词的含义也不能忽略,要弄清它到底指代哪一个或几个词,最好也用符号标出,以避免误解。

三、训练学生自主猜测词义

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学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出词义,并能不借助词典读懂含有30%的生词的语言材料。换言之,这就是促使学生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要通过知识内化将内隐的心理活动转换为外显的行为,可以借助以下的几种方法完成内化过程:

(一)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比如,阅读中有这样一句Do you always understand the directions on a bottle of medicine? 在这一句中关键词directions可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猜出意为“说明”。又如,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生词lintel,但从整句的意义“门很矮,我的头撞在……”来看,由“门”可联想到“头”是撞在“横梁”上了。

(二)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渗透常用的构词法,比如,前缀un?鄄表反义词,如:happy/unhappy, known/unknown, fair/unfair等;后缀?鄄ment表名词,如develop/development, state/statement, argue/argument等;后缀?鄄er, ?鄄or或 ?鄄ist表同源名词,如calculate/calculator, law/lawyer, art/artist等。如:The star of the film was unknown several years ago. unknown是一个生词,根据前缀un?鄄表反义词这一原则,可猜出unknown在句中意为“不出名的”。

(三)利用同义、近义词猜词

在生词所出现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语,这时可从熟悉的词语中推知生词的含义。如:Mr. White loves to talk and his wife is similarly loquacious. loquacious是个生词,但根据similarly这个词,可推断出loquacious意为loves to talk,即“多嘴的、爱说话的”。

(四)利用定义解释猜词

有些文章,特别是科技文章,通常会对一些关键词给予定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定义来猜测这些词的意思。如:People have found that he is a pedant, for example, he can?蒺t do anything but read.通过例子“他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只会读书”可以猜测出pedant的词义应是“书呆子”。

(五)用知识和生活经验猜词

很多词句不需要学生刻意去记忆,根据生活经验与常识就可以推断其意。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库与生活阅历,联系其他学科所学习的知识,来猜测英语词句的意思。如根据化学知识,可以理解科普读物Water is made from oxygen and hydrogen;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理解Green plants let out oxygen and breathe in carbon dioxide.

四、根据文章本身的逻辑关系理解文意

逻辑推理实际上就是文章的“弦外之音”“言下之意”。有些阅读材料比如故事题材的,或是记叙文,逻辑关系很明显,学生只需要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就能理所当然地推断出问题的答案。如:Then they came to the second picture. The assistant was going to draw the cloth as he did before. As soon as he touched the cloth, he cried, “Wonderful! It?蒺s the best picture I have ever seen!”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可以推断出第二张画画的是一块布。

五、将长句分层次理解

长句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长句中通常包含并列、复合、倒装等结构,对于这类句子要分清主次,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再找出修饰它们的从句或短语等。如:Parents whose children show a special interest in a particular sport have a difficult decision to make about their children?蒺s careers.先找出本句的主、谓、宾为Parents have a decision,再找出修饰语whose children show a special interest in a particular sport为parents的定语从句,difficult修饰decision,to make about their children?蒺s careers为不定式作decision的定语。经过分析,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此句就不难理解了。

猜你喜欢
长句生词词义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这样分析含同位语的长句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6
字意与词义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
生词库
双语时代(2009年10期)2009-11-11 09:17:20
生词库
双语时代(2009年8期)2009-09-24 08: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