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窗的世界

2013-04-29 13:54赵威
全体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达喀尔拉力赛光头

赵威

这一次的俄罗斯之行更像是一个怀旧之旅。两周的时间驱车在那些拉达和伏尔加轿车中间,尤其是沿路看到让我忍不住想起了铁西区的破旧甚至是废弃的工厂,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曾经熟悉的时代。是的,这么多唤醒回忆的道具惊人地堆砌在一起,咯吱咯吱的电车,还有原版的解放和东风卡车,加上我们做了33小时的慢悠悠的绿皮火车,画外音是,我们曾经复制了当年苏联人的骄傲,可惜更是可幸的是,我们最终改弦易辙走出了乔治·奥威尔那部魔鬼预言般的《1984》。

当然了,这一切都在大城市之外。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就不用说了,在即将举办冬奥会的索契我们也看到了另外的脸孔,宛如那些穿过街头的盛装姑娘一样让你耳目一新。就算如此,就算我们已经在岸上了,却仍然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个过去时代的汹涌波涛之中。坐在时间的船上,我很理解那样的年代再也不会重来了。我无法理解的是,和我一起坐在船上的人,再也不会看见他了……

这个人,就是于永刚。他自称大头于,而我更习惯于叫他于哥,在我接触的人中,他的确有种做哥哥的范儿。我还记得4月份回国的时候,他的工作间初见规模,一定要邀请我去参观。那时候已经晚上九点了,他一定要开车来通州接我,让我丢下自己的车,说那样我就可以喝酒了,可是在那家他熟悉的台湾酒家里,他不喝,接着还要送我回家。

在我的朋友当中,他是少有的带着江湖气的那种人,有点大哥的味道,喜欢说“那没问题,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在他曾经混过的越野E族,他的确有这样的地位,去年在丽江就有过这样的体验了。不过,好多时候我其实并不是太习惯,那样肆无忌惮大包大揽的话如今再也听不到了,却发现真是一种说不出的空落。

从2010年年初跑达喀尔开始认识,我们更多的交往局限在工作的层面。他是一个摄影师,他拍的片几乎成了我的一个图片库,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提取。他几乎总是在旅行当中,好多人都说我去过的地方多,但和他比起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而无论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把照片选好,并且用QQ发给你。每次看到那个QQ上光头的漫画像跳动起来,都有种说不清的亲切。

很多人都可以想象按动快门的快感,也许的确不假,但是能够在风沙扑面的沙丘上,在如火的骄阳下伫立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就很难想象了。而于哥能做到,而且从不抱怨,如果抱怨的话,那肯定就是没有拍摄的机会了。在我遇到的中国摄影师中,他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后每一年达喀尔拉力赛我都会给他安排一次航拍。

航拍,那才是于哥的最爱!还记得在两年前,我们一起在阿根廷坐那种军用直升机,门敞开着,我们就坐在朝着门的座位上,绑着安全带,从潘帕斯草原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混黄的入海口,于哥的快门打着愉快的节拍,一直到下了飞机仍然意犹未尽。此后在国内的比赛中,于哥也开始热衷于航拍了。除此之外,他还热衷于在微信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新作,7月19日他发了9张图,那是张掖汽车拉力赛的开幕式。

第二天在酒店吃完早餐,我漫不经心地看微信,何旭东发了条于永刚在张掖乘坐固定翼飞机航拍失事的消息像一个走调的音符。当时我就想告诉他这样的玩笑最好别开,还没有来得及回复呢,又看到很多怀念的文字了。和同行的尹晓翔说起,他也很是震撼,于哥前一天还询问他我们俩在丝绸之路拉力赛的情况呢!

无论是微信还是微搏,于哥对于每个问题都会尽快回复,如果没有回复,那肯定是在旅行当中。而这一次,他的旅行太长了,太远了……。从此之后,在每一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中,再也不会有人那么固执又弱弱地找我安排航拍了,凌晨三点钟起来赶稿的时候,再也看不到那个总是坐在走廊里改片子的光头了……

这一天,我们哪儿都没去,坐在酒店的阳台上,打开一瓶伏特加,酒没有喝下去,泪水却忍不住涌出来。半晌都不说话的尹晓翔,同样是泪眼婆娑。我们最后一次和于哥在一起是6月份中国越野拉力赛探路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回酒店的路上看到永和大王的透明玻璃窗里熟悉的光头,那么耐心地吃着面。我在外面给他照了一张相,他发现我之后立即报以微笑,随后起身出门,问是不是进来喝碗豆浆。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幕啊!而现在,我们之间隔着的那一扇窗,已然隔开了一个世界。

那个城市,叫酒泉。

猜你喜欢
达喀尔拉力赛光头
行者之路:达喀尔
弹珠拉力赛
不惑之年的达喀尔将走向何方?
光头探长
光头探长
改变!拉力赛版维特拉
达喀尔的妙趣
我家有个“光头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2年第六站冠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