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前世今生

2013-04-29 12:22
大众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便利店硬币饮料

提要:自动售货机作为无店铺销售的商业形态,不止是方便快捷,更蕴藏着巨大的销售商机

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24小时无店铺销售的商业形态,在我们身边很常见。

但是,你恐怕没有想到,看起来很有科技含量的售货机,竟然会比24小时便利店起源更早。现代意义上的便利店是1927年才在美国出现的,“高技术”的自动售货机却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神秘遥远的古希腊。

杠杆原理售圣水 自动售货已有千年历史

公元一世纪,古希腊神庙出现了一种圣水壶。到神庙祈福的善男信女,只要朝着壶中投入一枚硬币,壶嘴便会吐出一定量的圣水,似乎是向众生施点“福泽”。

以当时人的逻辑来看,这显然是神灵显现,向众生收取“香油钱”,自然纷纷求“赏赐”。我们现代人讲究破除迷信,能不能想到这其中的原理?其实,所谓圣水壶,不过是内置了一个杠杆,杠杆的一头连接着出水口的塞子,另一头对准了钱币投入口,当硬币从口中投入时,打在杠杆的一头,杠杆失衡,头朝下降,连接水口塞子的那头上翘,拔出出水口的塞子,圣水就向外流了。

这项奇妙的发明,被其创始人、一位叫希罗的数学家,如实记录在自己所著的《气体装置》一书中。实际上,如今的自动售货机,无论是应用纸币或硬币,甚至高科技的声波支付,其原理都是要在机器中内置一套自动收费系统。由此说来,数学家希罗发明的圣水壶,确实可算作自动售货机的“鼻祖”了。

此后,自动售货机经历了长时间的断档。根据现存资料来看,直到公元1700年,市面上才再次出现自动售货机,其雏形是由一家英国酒馆设立的能用硬币购买的售烟盒。

此后的200年,自动售货机发展缓慢。当历史的车轮辗转到20世纪初,自动售货机还仅仅用于香烟与邮票的贩卖。典型代表是,1904年,日本第一台自动售货机“邮票明信片自动出售机”出现,可以将邮票明信片的出售和邮筒投函为一体。次年,美国邮局开始使用邮票售卖机。

商业精神取代文艺情怀

任何新产品想要大受欢迎,总要来一场对固有生活方式的革命。

自动售货机的机遇,来自西方世界对咖啡文化的需求。对于嗜饮咖啡300年的西方人而言,咖啡馆在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异军突起,相比起欧洲人坐在大伞下品啜所享受的那些慢悠悠的文艺情怀,争分夺秒的商业精神更需要一些快节奏的选择。

毫无疑问,在商业精神取代文艺情怀的年代里,自动售货机的优势正在显现,它可以不局限于时间和场所,提供给人最需要的商品。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上班族而言,身着套裙或西装,打一杯咖啡,将它带到办公间、交通工具或其他你想去的地方,这显然是新时代的文艺范儿。由此,方便快捷第一次成为自动售货机最有价值的标签。与这一潮流相应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一种统称为“喷水型果汁”的自动售货机出现,使得果汁或其他饮料都可注入到纸杯出售。自此,自动售货机成为都市中最受欢迎、也最时髦的生活方式之一。

不过,自动售货机面向全食品与百货领域的流通与普及,还是在这10年之后,即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史上最富裕的三大家族之一玛氏Mars家族所推动的。玛氏Mars家族旗下有M&M豆、士力架等巧克力品牌,以及箭牌口香糖等为数众多的零食、饮料品牌,为了让这些风靡全球的产品商业价值更大化,玛氏Mars家族选择将产品放到自动售货机出售。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自动售货机,这一最先进的商业零售方式,也带动产品的多渠道销售增长。

到上世纪80年代,自动售货机已经在全世界近50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取得了迅速发展。由最初出售口香糖、饮料,再蔓延到快餐、报纸、个人卫生用品等众多方面,甚至延伸到了服务领域,自动点唱机、自动售票机、自动提款机等,无不给人的生活提供了莫大的方便。这也是两千多年前,那些在希腊神庙前痴然祈福的男女,所想象不到的未来。

货币结构决定消费习惯

目前,全球每年通过自动售货机销售商品的总额已近2000亿美元。

自动售货机在美国、日本与欧洲的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美国有700万台自动售货机,平均40人拥有1台。日本有近600万台自动售货机,平均23人拥有1台。

“万物皆可出售”,日本把自动售货机的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日本这样连大米都能从自动售货机上购买的国家,卖鸡蛋、卖蔬菜或水果的售货机真不算新鲜。甚至,畅销饮料可口可乐在日本自动售货机上的销售量能占到公司每年产量的70%以上。近些年,日本人更是把早餐、鲜花、玩具,甚至光盘等所有能想象到的产品都放到了自动售货机上,售货机的外形,也告别四方工整,被制作成了奥特曼、hello kitty等有本国文化特征的样子。即使便利店众多,对于一些日本乡村,自动售货机才是最方便的24小时商店。

这种消费习惯,其实和日本的货币结构有关。1967年,日本宣布将100日元单位以下的货币全部改为硬币,此时,世界各国的自动售货机正开始依靠饮料之外的商品打通市场。并非有意为之,但日本售货机的繁荣的确与此有关。

中国自动售货机的起步比较晚,直到1993年,日本、美国、韩国的二手自动售货机才在上海、广州等地出现,且只能识别人民币硬币。初入中国,也曾因为新鲜大受消费者欢迎,据当时媒体报道,不少自动售货机前都排起了长龙。然而,中国人毕竟没有随身携带过多硬币的习惯,一时好奇,终归后劲不足。以世界金属硬币拥有率来看,美国人均拥有硬币700多枚,日本人均拥有780枚硬币,而中国人均拥有的硬币数则不足50枚,这都从侧面制约了自动售货机的发展。如今,以自动售货机布局尚算密集的北京为例,也只能达到10000多人拥有一台,当真浪费了自动售货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现金交易市场。

很简单的道理,在中国,同样是24小时服务,面对一家可提供人工服务的便利店与一台自动售货机,即使仅仅想买瓶可乐,大多数人还是会走向前者。并非因为国人不会省力,喜欢排队或面对找零时的假钞风险,售货机商品不丰富,价格偏贵,看起来使用颇难,甚至大部分售货机常处于损坏或失灵,都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自动售货机技术,刷卡购买、二维码扫描、后台管理系统等技术都已经在国内自动售货机上有所展现,不过目前仍在试水阶段。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大闸蟹自动售货机、浙江某校园的自动售奶机等,都在不断尝试,只是相比起食品、饮料等,使用频率不高,毛利也不大。

自动售货机尽管历史悠久,可附加的技术含量高,对这个时代特别是中国而言,依旧是新潮产物。更有预言,其将带来继百货商店、连锁加盟之后的第三次零售革命,地段不再为王,主动权也由卖方市场回归到买方手中。你卖什么,得看买方都想要什么。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每年增加超过10万台自动售货机,沿海城市将有3.5亿人经常使用自动售货机。(来源:北京日报,标题有改动)

猜你喜欢
便利店硬币饮料
便利店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硬币巧入盘
分发饮料
不翼而飞的硬币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少喝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