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杨岚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职能部门和机构,事业单位承担着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任。财务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形式的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盈利,充分发挥并利用现有的资源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应是其追求的目标。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待进一步规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第一,原始凭证不合规范。我国对于原始凭证的开据与填写都是有一定规范的,但部分事业单位忽视这些规范,导致原始单据不合规范。主要表现为有些原始凭证的格式与内容不规范和一些原始凭证报销手续不全。在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时,没有对原始凭证分门别类,而是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进行汇总填制,导致看不清经济业务的实际轨迹,不合乎规范。第二,账簿设置和账务处理不规范。我国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必须设置明细账和总账,现金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当分别设置,但部分单位不设立总账只设立明细账,或者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使账簿登记工作变复杂并且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容易发生错误。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预算能为单位未来一年资金的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但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不重视预算工作,没有单独的预算部门制定预算,也不能将单位的发展与预算紧密结合。同时,事业单位对预算控制的监督不到位,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的缺乏都使得预算的执行与规范面临很多困难。虽然现在国家在事业单位中推广零基预算法来编制预算,但目前的大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数增长法,采用此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没有科学的测算依据,并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给单位预算的管理带来困难。
(三)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固定资产的价值大、使用时间长,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底下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清查的重要性,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不能及时发现财产丢失、损坏的现象;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系统有效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废不能及时办理手续,记入账簿,单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许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是采取传统手工或半手工的操作方式,管理手段原始落后,工作量繁重,并且资产管理的差错率高、对账困难、信息闭塞、监控不力,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四)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内部财务控制作为组织经营活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和贯彻管理的执行。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包含了机构、制度、人员、监督等。现在,一些事业单位为了精简机构、节约开支,将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合并或者将审计部门附设在财务本门之下,使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审计部门的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对财务的控制和监督不完善。一些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有名无实。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不全面,认为财务工作只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不需要将财务管理和单位的业务管理联系在一起。有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能跟随国家的最新政策补充财务知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应加强对单位的原始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管理工作。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对原始凭证和账簿进行核查和监督,明确责任,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填写、保管凭证,规范设立明细账和总账。加强对票据的管理,正确使用票据和规范填写票据,填写的内容要清楚、真实,还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严格分离开票、经办、审核、审批收付款等职责,强化会计核算。
(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和预测能力
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和预测能力的重要措施。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的编制对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要了解以前年度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基础的统计和分析;其次,统筹兼顾预算内或预算外的各项收入,确保收支预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三,综合考虑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编制当年度预算。
预算执行也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实行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并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将每项具体的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实施考核指标制度,将具体指标与个人的绩效挂钩;要适时公开各部门预算执行信息,对预算执行情况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公开透明,以期形成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的局面。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遵守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第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保管落实到具体的保管者或使用者,明确其要承担的责任,明确划分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之间的职责范围;第二,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通过盘点发现已经损坏、报废或者未登记在帐的固定资产,保证账簿和实物的一致性,做到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确保单位帐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第三,购置固定资产一定要先进行可行性和效益评估,避免买入昂贵却对单位实用性不强的固定资产。
(四)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应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审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内部控制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一,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避免以制度为基础实行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及时对风险进行专业判断。风险导向审計有着科学严密的分析方法和程序,所以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相对较高;第二,积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分清审计人员在对单位审计时担任的角色和应负的责任。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的督促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认真负责,更好的完成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行为和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三,实施管理绩效审计,对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监督和协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提高经济效益。
(五)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严格挑选财务人员,对在职的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和道德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财务人员要从细小做起,严格审核票据,认真填制账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应当着力加强大专及以上的学历教育,充分利用函授和电大以及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并将其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全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实践水平,为做好新时期财务工作奠定基础。
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属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稀缺人才。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具备的素质及其水平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密切相关,其个人的素质直接体现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要从三点来培养高级财务人员:教育、学习、实践。而作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本身,要从整体来把握单位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在熟悉掌握本专业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了解与经营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发展成高素质、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洁.关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J].河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