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强
最早见到王彦发的画,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他潜心研究版画。记得一幅叫《太阳鸟》的木刻,其立意之玄妙、手法之现代、意象之辉煌都令人扼腕称道。可惜他后来没有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倒不是因为版画之路在中国的寂寞难熬,而是他身不由已地被乌纱冠顶。先是河南大学美术系的副主任,后来是主任,现在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主管业务的常务副院长。“学而优则仕”,祖宗之法,千古不移。当了官,一个管业务的官,那么多事,那么多人,又不想糊弄,也只有把自己全贴了进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作为中原地区艺术家的摇篮,彦发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细想想,这牺牲也颇为神圣。
他结合教学实践写了不少文章,也出了数本专著,素描的、色彩的,主编了二十多种高校教材,在全国高校中很有影响。当然,只要能挤出一点时间,他还是要画画的,他画水彩、水粉,也画油画、丙烯画。近十年来,囿于时间和精力,以水彩、丙烯材料,画静物、风景居多。
彦发的绘画,醇厚中透着灵秀,用笔极有章法,刻画堪称精当,道中人一看便知。他曾受过中国水彩画泰斗王肇民教授的点化。原来八十年代初他在广州美院进修时,曾追随王肇民教授左右聆听教诲。王肇民的水彩静物,一派大家风范,四顾九野,无出其右者。他并不斤斤于物象的逼真描绘,而是在浑厚华滋与单纯洗练中幻化出让人瞪目的神韵。这是寻常画家所难以企及的。当然彦发眼下还没有达成这样的境界。不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他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譬如他的《红果》《鲜桔》和《黑柿子》等,在构成的锤炼、格调的追求和神韵的营造上,应该说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十分赞赏法国色彩设计大师郎科罗的一句话:让色彩唱歌。要唱歌,就得有调子,有旋律,有节奏,有和鸣。细加品味美术与音乐,何其相似乃尔。有一种说法:所有的文艺创作都在向音乐的境界衍化。彦发的学养和他所处的人文环境能够自觉地朝着如是之化境推进。您看他的《红果》,那不正是一首透着融融的乡情、和着浓浓的乡音、嘹亮而醇朴的豫北山歌吗?那淡紫色的《夏之花》和浓重红色的《夏之花》,不正是浪漫抒情的小夜曲和热情奔放的交响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