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对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它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助于各利益相关者做出重要决策。因此,加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探讨与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经营业绩评价的背景、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角色和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原来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众多缺点,因而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迫使作为企业现代管理系统重要内容之一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改进。社会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要求企业每一项投入都能够得到最大回报。
对于经营业界评价,有利于引导企业正确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经营业绩评价既要包括财务指标内容评价,也要包括非财务指标,这样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剖析影响企业目前经营和发展的诸方面因素,能全方位、系统地判断企业的真实状况。有利于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是以科学、全面、规范的考核评价方法为前提的,业绩评价应包括量化和非量化双重指标,我们需要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进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业绩评价为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信息、依据。
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建立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而不能随心所欲。指标的设置要考虑其具体原因、具体目标,不能选取的过多,也不能过少。指标过多会出现信息的冗杂、重复,反而会干扰信息统计者和使用者;过少又可能面临着缺乏代表性的风险而不被人们信任。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科学合理才能得出公正的评价,才能被信息使用者采纳。
1.偿债能力的指标选择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它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财务指标选取流动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是对于过高的流动比率,我们认为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流动比率高,可能是由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而未能有效地利用他们,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资产。速动比率,也称为酸性测试比率。通过速动比率来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比用流动比率更进一步,它撇开了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速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动态角度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足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过去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结果,而流动负债则是指未来一个会计年度需要偿还的债务,二者的会计期间不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差,财务风险越大。
2.营运能力的指标选择
营运能力是描述企业资金周转状况的一个指标,对这个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营运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如果资金周转状况好,则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会相对较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会提高。在企业营运能力评价中,我们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流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分析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它描述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该比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描述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可以反映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同时也可以衡量企业的销售能力及存货是否过量。正常经营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资金在存货上的占用额越少,表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好,资金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周转率。它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如果此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企业应该采取一些能夠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置资产的措施来提高总资产的利用率。
3.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目标,它不仅是企业偿债的重要保障,也关系着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收益。资产净利率通常用于评价企业对股东投资的回报能力。股东分析企业资产报酬率时通常采用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获得投资报酬高低的一个重要比率,该比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需要明确的是,股东权益总额是用账
三、业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完善
1.企业自身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任何事件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内因也要兼顾外因。我认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有企业自身先进性月度或季度评价,再由外部来进行评价,两者相结合共同确认评价结果。企业自身评价还可以为外部评价提供大量数据,提高外部评价的时效性。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由政府直接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评价已不能满足需求。随着评价制度的不断深入发展,由社会中介来实施评价已成为大势。这是因为社会中介具有独立性,其结果更容易被信任。这项工作还应与会计报告的审计相结合,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信息质量并规范信息的披露
加强信息收集与整理,提高信息质量。传统的经营业绩评价大多是依赖会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因此评价时不需要搜集太多数据。然而,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多为企业自身提供,其真实性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很多人为操作的空间。而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则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就要做好数据的收集工作,并及时整理,以提高信息质量。
规范企业信息的披露,为经营业绩评价提供相关有效的信息。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的披露主要是针对财务信息的披露,然而经营业绩评价中却有大量与非财务有关的,尽管证监会对此惊醒了一定的规范,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建立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的信息披露,定期对外披露,满足决策者决策所需的信息要求。
3.提高业绩评价的影响力度
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结果公告制度。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结果应定期公告,尽管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本身还有很多需要规范和完善的地方,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发布及如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还有待于研究与探讨。但是公告制度应尽快出台这一点是明确的。这样既能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树立起企业形象,也能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以经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可以建立业绩评价结果与经营者业绩挂钩的年薪制激励制度,提拔任免那些企业经营业绩好的经营者、管理者。而对于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发现的那些弄虚作假、违法乱纪造成企业严重损失、业绩大幅下滑的经营者要严惩,明确其责任并公布于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作用。
作者简介:郭丽芳,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投融资、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