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

2013-04-29 13:40:22王娜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队伍辅导员

王娜

通过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民办高校构建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优化辅导员团队结构,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打造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等方面提出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实现途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说明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民办高校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部分,但由于其办学时间短、资金投入有限、生源素质较低,辅导员队伍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与不足,因此,为适应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和学生素质情况,辅导员团队建设更显重要。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校园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其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辅导员队伍与公办高校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学历低,知识结构复杂。以我校辅导员为例,硕士学历的仅占8.51%。专业背景杂,涵盖了教育类、法学类、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等多个专业学科,真正具有高校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甚少,仅约占12.77%。

队伍年龄结构欠合理,工作经验不足。辅导员队伍以工作年限1年以上2年以下的青年人居多,其次是退休返聘的中学教师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明显的“倒葫芦型”结构,高校辅导员工作经历背景欠缺。

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民办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普遍自我约束力差,行为习惯差,要管理他们需要大量的说服教育。同时,要求辅导员能够早晚自习跟班辅导,甚至要与学生同住,这就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心力和精力。

激励机制不完善,发展空间不明确。辅导员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待遇基本相同。在民办高校中,教师被认为是教学的主体,有其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有些高校还专门组建“教师发展培训中心”以帮助青年教师的发展,而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相对科学的、规范的、专业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民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意义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团队工作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提高工作效能,产生团队协同效应,激发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辅导员团队的理念,就是基于管理学团队协作的理论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就是以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立足点,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为核心,以知识互补、资源共用、经验共享、协同合作为途径,建设一支在年龄、性别、学历、知识结构相对合理且稳定的正式群体。

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知识结构较为复杂,除极少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专业外,经济类、管理类居多,还有一些是工学或理学专业背景。而民办高校大多都是综合类院校,所开设专业也涵盖了经管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等各个学科,以学校开设专业为基础,将来自于不同学术方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整合在一起,在相互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拓展工作技能,对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来解决,在全校形成人力资源共享和互补。

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目前,在民办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心理辅导、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作,而辅导员由于自身专业、工作经验、生活经历的局限性,在纷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事务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辅导员团队建设可以将具有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工作经验,及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集合在一起,发挥各自所长,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侧面“重点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同时,打破学生“唯一”辅导员的固有观念,强化辅导员之间的配合协力,引导一个学生向多个辅导员寻求帮助。

有利于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强职业认同感。民办高校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致使辅导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不仅身体疲惫,心理压力也很重。一句话“辅导员就像灭火器,那里着火就要到那里去”。然而,辅导员的辛勤付出往往得不到外界的积极评价,地位和劳动报酬也不高。久而久之,辅导员就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年轻的想转岗,年长的就存在混日子的情况。因此,就需要“职责分解、任务分流、功能分化”,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得担,提高他们对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民办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思路

明确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目标。在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中,建立“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能力培养方式。对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定位,帮助其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

优化辅导员团队结构,提高辅导员团队整体素质。民办高校应根据其自身办学特点、办学定位、为学方向,对现有辅导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各院系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状况,对辅志员队伍建设进行合理规划。首先,优化辅导员年龄和性别结构;在年龄结构上,辅导员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要有梯度,形成梯队;在性别结构方面,针对院系学生男女比例不同选聘相应比例的男性和女性辅导员。其次,要打破专业和院系限制,同一院系辅导员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也要有本院系学生所属专业的,既要有普通专业,也要有特殊专业的,此外,还要打破院系界限或传统隶属框架,在保持院系辅导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有序有效调配,科学构建辅导员团队。

完善辅导员团队激励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发展方向,探索出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辅导员的有效激励辅变为着力研究如何增强辅导员岗位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逐渐破除现行辅导员“出路在于转行”思想,逐步激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改变优秀辅导员只能职位晋升的激励机制,通过薪资晋级、发放奖励金、优先职称评定等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辅导员考核、奖惩、晋升机制。

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打造学习型辅导员团队,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辅导员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日常培训、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分层次、多形式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坚持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脱产或半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积极鼓励非教育类专业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硕士学位,选拔优秀青年骨干辅导员到公办高校进行挂职锻炼。同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和特长,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等专业性团队,不断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打造学习型的辅导员团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重视民办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科学化、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中国火炬(2009年12期)2009-10-17 02:27:06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