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到服务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转换

2013-04-29 03:51刘颖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管理型服务型院校

刘颖

随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国外学生服务的示范作用,服务型工作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纳,而管理型工作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余热。对于二者的选择,文章在分析了学生工作中管理与服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对管理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型工作模式转换的必然性、可能性进行了深入地探析,进而阐明二者转换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模式 管理型 服务型 转换

一种新的学生工作模式的确立意味着学生工作将出现一种新的理念、路径、制度、方式以及培养与之相符的人才特质。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面临着艰难抉择:一边是在学生工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却与现代教育渐渐脱节的管理型工作模式,另一边是在学生工作中尚未发挥主导作用却潜力惊人的服务型工作模式。二者何去何从,相信许多高职院校会根据时代所需和已有经验,审时度势,已经或者准备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学生工作模式的理性选择。

一、管理与服务关系的梳理

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的形成,向我们展示了高职院校育人的载体主要包括:教书、管理、服务。教书主要强调向学生传授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等;管理强调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执行、评价,保证教书和服务的效率;服务强调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包括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享受需求等。三者都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同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

1.管理与服务的区别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育人载体主要是管理与服务,二者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的职责范围,相互之间的界限也十分明晰。因此,管理与服务具有相对的对立性,在各自的时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视野,对管理与服务做出周详、严谨的区分。

从上表中,我们可知,在工作方式上,管理侧重于对被管理者进行监督、管制,而服务则要求向被服务者提供引导、帮助;在价值本位上,管理体现的是管理者的行政权力,服务体现的是被服务者的选择权利;在存在形态和执行力度表现上,管理以有形的制度、执行组织和执行效果等刚性地出现,而服务却是以“无形”、可选择性出现,没有强制性规定;在师生关系上,在管理中表现出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服务中表现出二者的关系是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在序列位置上,管理往往存在于学生工作的前一阶段,注重共性管理,服务往往存在于学生工作的后一阶段,注重个性服务。

2.管理与服务的联系

管理与服务都是学生工作的两大载体,是学生工作的“两翼”,是学生工作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对知识、技术和人性的地位各有侧重,每一种倾向(管理与服务)的存在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超越现实的主题不具有生命力。”二者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能为服务提供制度、标准和规范的支持,保障服务的效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管理还可以达到服务想要却难以达到的服务效果;服务能为管理提供更多的实现方式,减少行使管理的阻力,引导行为规范符合管理要求。所以,在学生工作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在目标上保持相对一致性,即都是为了育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越的条件。

二、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的推动力

管理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型工作模式转换是由高职教育的内在动力和所处的外在环境共同推动的。内在动力决定了学生工作模式必须由为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外在环境起到了加剧二者转换进程和速度的作用。

1.内在推动力: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定位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高职教育是一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型教育,是一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服务型教育。由此可知,高职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型教育,其人才培育目标就是培养服务型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正因为高职教育服务型,必将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包括学生工作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最为主要的执行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原则,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要“以学生为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果辅导员工作离开学生服务,将会导致学生工作方式行政化、学生工作空虛化、工作途径单一化的尴尬局面。同时,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面对的是价值多元、个性突出的学生,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现有的管理型工作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越来越难以承受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应该建立服务型工作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外在推动力: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国外高校的示范效应

随着我国向服务型社会快速转型和服务业迅猛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服务型人才,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事实证明,根本不是学生或其他任何人,而是时代本身和当前全世界的教育现状正在再次迫使大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教师。”可见,在时代的客观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下,高职教育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型人才。在通常情况下,在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默认管理的特性,在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认可服务的特性。所以,社会需求的服务型人才应在服务型环境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换成为现代社会客观需求的题中之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教育的理念、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都在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近十几年,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学生服务工作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两国社区学院的学生服务模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服务理念、制度保障、执行系统、统一领导和绩效考评,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实现“学生的成功、就业的成功”的教育目标。这种“学生成功服务”工作模式冲击了我国现有的管理型工作模式,引发了对学生工作模式的新探索。结合“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高职院校改变现有的学生工作模式,逐步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服务型工作模式。

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的有效措施

1.科学界定管理与服务的事务,为转换创造前提条件

严格划清“管理事务”和“服务事务”的界线,明确二者的职责范围,规定什么事务属于管理范围,什么事务属于服务范围;掌握二者在学生工作中所处序列位置以及二者相互交融的部分。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成功转换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管理事务强调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按照国家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制度、标准和规范,组织、指挥、协调大学生一致行动,以此来规范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从而保证学校工作整体的协调、高效、有序,实现培养目标。”学生服务强调高校学生工作者“以个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个人人格为基础,对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择业就业、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服务”。至于服务型工作模式下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以服务事务为主,管理事务为辅,化管理事务为服务事务,用服务形式实现管理目的,用管理制度保障服务效率。所以,只有科学界定“管理事务”和“服务事务”范围,合理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管理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型工作模式成功转换的前提条件。

2.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转换创造关键条件

在现有管理型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致使辅导员地位高高在上常常行使管理权,监控和管制着学生,而学生处在低下、顺从的地位,不少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民主、自由、平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在我们当代的教育界中,这种陈腐的人类关系,已经遭到了抵抗。”由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理应是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因此,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对学生服务理念的认可和践行是管理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型工作模式成功转换的关键条件。

3.整合现有服务资源,为转换创造物质条件

在管理型工作模式下,学生工作往往以学生管理为主,学生服务为辅,用管理代替服务,不断压缩服务资源,忽视学生服务的价值和作用,用单一的行政手段处理学生事务,导致现有服务资源未受到应有重视。而在服务型工作模式下,学生工作须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大力开发潜在的服务资源,形成由理念、内容、执行系统、绩效指数等构成的一套服务工作理论。高职院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秉承学生服务的宗旨,将服务内容归纳为:“招生咨询服务、入学指导服务、思想道德引导服务、身心健康服务、日常生活服务、学习指导服务、素质拓展服务、就业指导服务、经济资助服务、后续发展服务”,将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总务处、图书馆、学生服务中心、场馆中心、计财处、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部门作为学生服务的主要执行系统,并且委托独立于学校的调查公司或研究部门负责收集毕业率、就业率、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用工单位满意度的指数,考评服务型工作模式的最终实效。总之,高职院校一整套服务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实践才会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发掘潜在的服务资源,为管理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型工作模式转换创造物质条件。

4.开创服务的新平台,为后继发展创造条件

服务型工作模式不仅重视发挥学生管理平台的作用,更要重视创建和利用网络新平台,为其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网络新平台分为实体性网络平台和虚拟性网络平台。实体性网络平台是指全员服务、服务全员、“立体式”服务,强调服务者、服务对象、服务渠道都是网络式的,全时段、全方位的提供服务。全员服务是指服务者既包括学生工作者、教师,也包括家长、学生自己;服务全员则指服务工作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展开,并为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重点服务;“立体式”服务是指通过多种渠道,以时间和空间为经纬度为每位学生提供点、面结合的全方位服务。虚拟性网络平台具有方便、快捷、及时的特点,强调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站、E-MAIL、飞信、QQ、BBS、博客、微信等,提供内容实用、形式新颖的网络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迎接新挑战;同时为服务型工作模式的新路径、新方法进行宣传和推广。因此,构建新的学生服务平台,必将推动服务型工作模式的发展、完善。

四、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由管理型到服务型的成功转换将彻底改变现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开创学生工作的新篇章。简而言之,服务型工作模式的建立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国外高校学生工作正式接轨,促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有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服务型工作模式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将会形成风格多样、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文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同时,服务型工作模式的建立将有利于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服务型工作模式的建立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圆满完成,帮助高职院校对学生成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需要辅导员的价值指引和学生自我的构建,辅导员的价值指引对思想政治主体构建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在服务型工作模式下,辅导员对学生提供服务的就是一种价值指引,这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要素是不约而同。所以,服务型工作模式将极大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中国教育报,2004-10-15.

[2]郭增琦.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模式解读: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管理与服务的比较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48.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

[5]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0.

[6]冯进,陈万茂.学生服务理念新探[J].当代青年研究,2010(7):58-59.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07.

[8]杨金廷,贾东水,齐俊桥.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构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83-84.

[9]褚凤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9-144.

猜你喜欢
管理型服务型院校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烟草企业管理型QC小组活动组织与创新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