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1979年4月在北京中山公园兰室由四月影会主办的《自然·社会·人》展览后,我从文物出版社调到中国新闻社摄影部工作。那时中新社在“文革”结束后刚刚复社,调进了一批年轻人,社长吴江对我们说:发你们一台相机,给你们彩色反转片,走出去,自己找题材,给海外报纸、杂志供稿。这时候,我还没有从四月影会展览的兴奋中走出来,那是一次多么令人振奋的展出啊,我有16幅自己放大、装裱的黑白作品挂在墙上,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群,给了我们巨大的肯定。拍下去,拍什么?正在这时,在北海公园的一个画展,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画,使我突然看到风景可以是这样表达的。那些单纯至极的色彩,那些优美、静谧如诗般的画面,深深地触动了我。
从此,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拍摄了无数的自然风景。我以为那风中的红叶,无际的浮云,凄清的荷塘,似血的残阳,是人对自然的依恋,在纷杂喧闹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诗意。
中国摄影家协会韩子善老师那时已经开始在一些大学讲课,他向我借去这些照片在课堂上放映,有一天他对我说,诗人顾城看到这些影像想借去写诗。我大方地说没问题,没想到数十天过后,韩老师送来40首写在信笺上的小诗。我深深地被这些诗感动了,他写出了我拍摄这些画面时心里的感动。他用诗的语言告诉了我,他在这些色彩和线条组成的画面中感受到的一切。后来,我们成了朋友,顾城常到我家来玩。
那时中国摄影家协会准备召开第一次青年摄影家座谈会,我找到了中新社的黄云生,他曾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大提琴,因为热爱摄影也跑到中新社来了。他帮我配音乐,我的小妹妹果果帮我朗诵,合成之后在无数个大学放映过《野外拾回的小诗》配乐幻灯作品。
当时觉得诗还不够多,就去找北岛,那时星星画会、文学杂志《今天》与四月影会的人都很熟。记得在北京南城北岛家的小屋里,北岛撕下桌上的台历,给我们抄写他的诗句。
多少年过去了,在2007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十周年的演出时,指挥家余隆邀我作个展览,我想起这些“拾回的小诗”,那时顾城已沉沉睡去,在世界各地浪迹多年的北岛,已定居香港,当我找到他时,他欣然说,这是咱们的事,我再给你抄。他又从我选出的作品上配了诗并译了英文,它们正像一首首无声的乐曲。
北岛回到香港,我们又可以经常见面聊天了,有天北岛拿出几张摄影作品给我看,我发现这些作品是那么美,一匹马在一个窗里,具有诗的内涵,我鼓励他拍下去。去年,他又告诉我,他要办摄影展了,在北京798,他又传了十几张作品给我,我毫不客气地要求他,给我吧,让我做《香港文学》杂志的封面,它们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