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中关村“创新第三极”

2013-04-29 23:26李焱
投资北京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关村标准化标准

李焱

物联网产业联盟、云计算产业联盟、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继高科技企业、高校院所之后,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了中关村创新的“第三极”。记者日前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关村产业联盟及成员单位共实现核心技术突破1185项,取得发明专利16511项、实用新型5443项,促成国际标准23项、国内标准54项。产业联盟在中关村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十年间从无到有

记者从中关村管委会了解到,目前在中关村较为活跃的产业技术联盟有70家,成员单位近4000家。

从诞生中国第一个产业联盟——“TD产业联盟”,到目前70多家产业技术联盟在中关村集聚,中关村用10年时间探索出一条中国产业联盟的发展之路。

10年内,活跃在中关村的约70家产业联盟,在整合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4000家成员单位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各个领域,其类型也逐步趋向多元化,既有技术研发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也有技术标准联盟、服务联盟等。

产业技术联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是整合创新资源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副处长徐剑告诉记者,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具有发展快、数量和规模大、覆盖产业领域广、成员实力强、类型多样等特点。相比较国内其他联盟,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构成主要以企业为主体,其中聚集了行业领军企业且企业会员超过70%的联盟约50家;联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能够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其中京外(含境外)成员超过50%的联盟有35家。

徐剑认为,产业联盟带动了中关村乃至全国产业的创新发展,成为中关村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为全国其他地区产业联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已经成为企业共同投入解决技术、市场、资本、知识产权、品牌等共性问题和获取外部资源的有效工具,在整合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间协同创新

在通州竹木厂的一家锅炉房,足有几人合抱粗的大烟囱,几乎看不到白烟的踪迹。而一年前,这里冒出的滚滚白烟,大老远就能看得见。

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联盟成员、北京源深节能总经理滕树龙自豪地告诉记者,大烟囱的变化背后,是公司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的功劳。除了看上去白烟少了,更重要的是节能、减少排放。“国外同行一般只能把燃气锅炉烟气从120摄氏度回收余热至70摄氏度,我们的技术却实现了将其热量深度回收至20多摄氏度的纪录。单个项目每年能帮企业节省100万立方米天然气。”

据了解,该技术将应用于“北京未来科技城高效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能源系统建设项目”,预计在对未来科技城内50%的换热站进行大温差改造后,将提高电厂整体供热能力约25%,增加供热面积约120万平方米。

滕树龙说,这项世界领先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是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进行合作的成果,合作平台则离不开产业联盟的支撑。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资源、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地,也是标准化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具有相对的国际化、领域集中、研发优势明显等特点。

中关村有较强的标准创制能力,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中关村企業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增多,ISO/IEC国际标准提案占我国总数的近五分之一;以闪联(IGRS)、非结构化操作置标语言(UOML)标准、基于租用电路业务的端到端QoS测量与监视的基本框架、地面数字电视DTMB标准、Linux相关标准、下一代通信(TD-LTE-Advanced)标准、下一代网络(IPv6泛在绿色节能网络和传感器网络协议等)为代表,一批具有自主研发技术的标准从中关村走向全国、实现国际化;中关村积聚了全国乃至国外的研发资源,标准的研发优势明显。

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联盟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联盟组织成员单位共同打造的新型绿色建筑产业链,已经成功为园博会主展馆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节能效果达60%以上,实现污水零排放,成为国内大型公共建设中系统性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典型。

“光伏发电、冷热源、绿色建筑……这些构成整个绿色建筑的产业链,绝不是单独某家企业能完成的。在成员单位的合作过程中,还会碰撞出不少协同创新和市场合作的火花。”该负责人说。

“相比原来企业的单打独斗,联盟通过承接项目,能够带领企业直接进入与需求方的技术配套设计阶段,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为联盟成员创造发展机遇,也为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说。

除了开拓市场,协同创新,中关村各大产业联盟的创新辐射力和影响力还体现在其对国家、国际标准制定主动权的逐渐掌握上。

近几年,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成功推动了在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落地的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成立国内首个依托联盟的标准化委员会,以自主技术支撑标准制定,基于联盟技术规范基础制定的几个标准中,有4个已经作为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政策扶持破冰前行

产业技术联盟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凝聚着中关村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2006年,中关村在全国最早出台了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专项政策《促进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2009年,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推动下,10个产业技术联盟自发形成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席会,产业技术联盟第一次有了自律组织。2012年,中关村针对产业技术联盟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联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据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席会秘书长杜朋回忆,“联席会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产业技术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在国内以前是没有的,产业技术联盟无法注册成为独立法人,这阻碍了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幸好中关村先行先试让我们在很多政策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2011年,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共同协商后决定给产业技术联盟进行备案并且可以注册成为独立法人”。

2012年3月,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正式注册成为独立法人,秘书长欧阳书平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是否是独立法人对联盟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以前就相当于是一个非法组织,去国外洽谈项目都得以企业的名义,想见一下哪个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是非常难的,谈一个项目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做很多努力。现在联盟成为独立法人后,去国外洽谈项目在很多国家都直接是总统接见,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而且也更有效果”。

基于产业联盟在研发、技术标准、产业链、市场等方面的组织机制优势,中关村管委会始终将产业联盟作为有助于解决产业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的资源配置手段,并予以大力支持。

在组织管理上,支持产业联盟按照“自发、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进行组建和日常运作,政府不进行任何直接的干涉。在推动联盟发展上,支持联盟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通过鼓励产业联盟不断开展行业交流、市场推广等创新活动,提升其行业凝聚力、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鼓励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中关村产业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一是着眼于促进产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以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积极组建产业联盟。二是政策上不断创新,大力促进产业联盟发展。三是发挥产业联盟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产业联盟开展产业研究、组织示范应用、展示推介、市场对接等产业促进工作,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重点支持产业联盟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示范、承接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并对产业联盟的运营、举办产业论坛、产业研究、展览展示、区域合作进行补贴。

放大中关村竞争力

在技术服务方面,中关村有10家产业技术联盟建立了共性技术研发和测试等服务平台。其中,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等6家联盟牵头组建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在整合产业创新资源、推动中国创制的技术标准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中关村竞争力和辐射作用、探索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承建了科技部惟一批准的依托联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TD产业联盟搭建了完整的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产业链,成员企业拥有的专利占到行业标准的75%;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组织成员开拓DTMB标准海外市场,已在老挝等境外8个国家实现应用推广。

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的示范效果尤为显著。2011—2012年,由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开展的应用示范项目超过270项。其中,在城市管理方面,由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组织,掌城公司等企业在京共同实施的“绿翼”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在缓解区域交通压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得到验证,预期将降低17.1%的尾气排放和18%的油耗。在民生方面,由物联网产业联盟组织,时代凌宇公司等企业共同实施了东城区电梯物联网综合管理项目,有效地解决了智能监控和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

在品牌宣传和行业交流方面,53家产业联盟建立了展厅、会刊、网站等推介平台。近三年,中关村产业联盟主办或承办的国家级产业年会或论坛约61场,国际性产业论坛约58场。如TD联盟承办了海峡两岸信息技术论坛,闪联承办了第16届电力通信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在市场推广和对接服务方面,近三年,联盟组团主动对接重大活动或重大工程约87次,开拓境外市场的区域对接活动98次,对接行业示范应用的活动约85次,组团参加的全国性展览推介会超过147场,组团参加的国际性展会超过77场。例如,WAPI产业联盟对接了中国移动WAPI试点项目,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联盟组团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中关村资源节约与能源管理服务产业联盟组团参加了法国水展。

加快重点领域布局

目前,中关村产业联盟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单位参与,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契约关系为保障,具有明确的资源整合、合作运营、利益分享的运行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聚焦中关村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中关村近期将重点推动成立未来制造业产业联盟、应急管理产业联盟、中关村物流产业联盟。

围绕民生、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科技需求,中关村将继续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组织成员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开展协同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与行业应用部门、典型应用区域和市场的对接、推介等活动。

为此,中关村还将与相关部门会商,在重大科技政策决策、科技项目方面,发挥产业联盟的代表性、专业和平台作用,建立联盟建议渠道、推荐项目、参与评审和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其中重点包括,在科技规划和重大专项的编制论证过程中,建立与产业联盟的会商制度;允许以联盟形式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特别是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类项目;在相关科技计划资金中,设立支持产业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市场开拓、技术转移等工作。

有专家指出,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需求,中关村产业联盟标准化工作也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重点表现在:产业内标准分布相对分散,标准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集聚效应不强,不能满足产业链整体发展的需求;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不能适应产业技术创新的速度;按照“先进标准创制引领辐射区”的目标要求,中关村仍需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持续推进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国际主导权的重要标准研制;再有就是标准化人才的相对缺乏。

针对这些问题,从标准化工作机制、支撑服务平台、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相关专家提出推进建议:一是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为中关村企业设立标准化绿色通道。一方面,采用市场认可的原则,设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和“中关村标准”的市场化推进机制。另一方面,继续推进产业联盟标准的市场认可,确立产业技术联盟的地位,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联盟标准快速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二是搭建专门的标准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培训、信息、交流等全面的支撑服务。三是继续强化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分类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推动重要标准的产生。针对国际引领模式,注重对标准前期研究的支持,重点推动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产生并引领产业发展;针对联盟推进模式,重点扶持产业联盟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着重推动联盟标准的市场认同;针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重点引导具有市场化应用前景的研发技术转化为标准;针对自主技术驱动模式,注重企业在标准制定的扶持和引导,并为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全流程提供平台服务。四是持续吸引并培养中关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人才,逐步完善重点产业领域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中关村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