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摘 要]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对学习毫无兴趣,怕学,厌学,甚至逃学,这一群体的学生被大家称为“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细心、爱心,更需要家庭学校联手抓,时刻不放松,坚持不放弃。
[关键词]后进生;自卑;怕学;厌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个“与众不同”受着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自身的智力或者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在学校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教师头痛,家长痛心,这些学生成了后进生,于是后进生问题成为广大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也不是一块无用之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地认识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相处,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个闪光点,进而使后进生转变为优生。
一、以情感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并不是冷漠地反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人是带着情感去认识周围的一切。情感常常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并且控制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以真挚的情感去关爱后进生,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从情感上激发后进生的自我欣赏的自尊,用他们内心的自尊去产生自我纠正的愿望。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受其术”,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也会慢慢向老师走近。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有了教育的保证,教师要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多谈心,多个别辅导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心,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二、树立自信,以优点励其志
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成绩差、纪律差、思想差的现象,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歧视他们,相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自己要信心十足,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信念,要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告诉学生,老师没有教过不会学习的孩子,只教过“进步”和“退步”的学生。只要努力,人人都会进步,让后进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认识到教师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后进生的教育与帮助。在老师的感化下,他们也会对自身有自信。其实每个学生内心都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只是暂时被身上的太多缺点所掩盖。教师要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在适当场合表扬。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也会被老师认可,自己并不差,从而树立信心,他就会从心里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件有着深远的影响。不管是什么科目,教师在引导时都应逐步深化,按有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规律呈现。就英语而言,教师可以给后进生降低难度,创造有趣的氛围,如看有趣而又有简单对话的电影或教其唱简单又有节奏的歌曲童谣。在听说读方面都降低难度,一旦有进步,就在全班表扬,并予以奖励。
四、家校联手,反复抓,抓反复
在教育这一块领域,光有学校肯定不行,尤其是在教育后进生这一块,要争取得到家长配合和帮助,才能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家长不能把培养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教师也不能因为后进生的暂时不如意而数落家长。光靠一方来教育是肯定不行的,家长与教师要沟通交流,共同帮助他们提高。另一方面,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故态复萌,反反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教师要交流如何正确引导、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允许犯错,让他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曲折中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