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红
[摘 要]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地下苹果”的美誉,是世界上食用最普遍的蔬菜品种之一,又因其可被加工成淀粉、粉条、薯条、薯片等而被广泛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 优良种薯 科学施肥 田间管理 病虫草害防治
一、选茬整地
马铃薯生产应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性好的山前漫岗和平川黑土地,选用葱蒜类蔬菜或玉米、小麦、谷子、大豆为优良前茬,不能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茄科作物及甜菜、萝卜、胡萝卜等深根性作物轮作,防止重迎茬,豆田三年内施过豆磺隆、普施特、豆乙合剂(或其它含相同成分的除草剂)的地块不能种马铃薯。
马铃薯属于深耕作物,靠地下块茎的膨大程度决定产量,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因此整地要细,伏秋整地的地块深翻20厘米,如有深松条件的可深松30-50厘米,耙、耢后起垄、镇压。
二、选用优良种薯,适时早播
1.品种选择
在应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菜用的生产选用早大白、克新13、克新4、东农303、紫花白以及本地品种红土豆、红眼圈等,加工淀粉、粉条等,选用克新12、尤金、黄麻子等,加工薯条、薯片等,选用大西洋、克新16、克新17等。
2.选薯
选幼龄薯和壮龄薯作种薯,以薯形规整、薯皮细致、柔嫩光滑为宜,最好用30-50克的小整薯播种可提高产量,能避免决不能害传染,提高抗旱能力。
3.困种催芽
种薯于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C黑暗处平铺2-3层,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充分见光,催紫芽,这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同时淘汰病、烂薯。
4.种薯切块
于播种前一天把种薯切成20-25克的多带薯肉的立块,每块上最少1-2个芽眼,用两把刀,切到病薯剔除,立刻换刀,把换下的刀放入沸水锅里煮一下或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消毒灭菌。
5.药剂拌种
5.1切好的薯块用58%甲霜灵锰锌、72%克露、适乐时以种量的0.3%拌种。
5.2每亩用250克富民一号拌种。
5.3100千克种薯用百菌清0.1和1千克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钼、硼、铜、锌、镁)拌种。
5.4拌草木灰。最好实行种薯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及后期田间发病率。拌种后放在通风处1-2天,先进单位创伤愈合即可播种。
6.种植时期
抢在返浆期充分利用土壤水分以利出苗,还可躲过夏季高温,当气温稳定到7-8°C,土壤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通过5°C(4月末到5月上旬)时较适宜播种。
7.种植方法
一般用犁开沟播种,播种量每亩约120公斤左右,垄宽60-70厘米,株距20-35厘米或采用大垄双行栽植,垄宽90或97.5厘米,行距30厘米,株距25-30厘米,播深以种薯上面覆土5厘米左右为宜,并提倡深开沟、浅覆土的方法,利于苗全、出苗整齐一致。早熟品种及高肥力的地块适当密植,亩保苗4000-4700株,晚熟品种及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当稀植,亩保苗3400-4000株。
三、科学施肥
马铃薯栽培本着生产绿色食品的原则,应以施优质农家肥做基肥为宜,追肥为辅。农家肥每亩一吨半到两吨,开沟条施作种肥,如用化肥作种肥每公顷可施磷酸二铵10公斤加氯化钾4-5公斤(拌草木灰的可少施),追肥一般在开花前分两次施用,第一次追肥在齐苗后结合中耕施入少量速效氮肥;第二次追肥在现蕾前,以钾肥为主,一般多施草木灰,灶灰等,以满足结薯所需养分。
四、田间管理
1.镇压
播后立即镇压以减少土壤空隙,防止跑墒。
2.耢地
出苗前耢一遍地,不要耢深了,耢掉一层表土即可,目的是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3.铲趟
在幼苗顶土时可进行深中耕浅培土;待苗出齐长到3~5厘米高时及时铲一遍、再趟一犁,培土与苗齐,促进多发根,增加薯层次;苗高16~33厘米左右铲第二遍,趟第二犁,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顶宽。在苗齐后,要及时查田补种。
五、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1.防治地下害虫
播种时可施用辛硫磷颗粒剂4~5千克,防治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2.除草
播后5~10天(未出苗前)用乙草胺加嗪草酮、施田补进行土壤处理防除苗期杂草。
3.防治晚疫病
7~8月份,高湿,温度在10~25°C极易流行,在低洼潮湿、生长旺盛、成熟较早的田块在现蕾时开始检查。防治可在马铃薯开花前喷洒0.1~0.2%硫酸铜溶液,发病初期用甲霜灵锰锌或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喷施。
4.环腐病、黑胫病
主要是选用无病种薯、抗病品种、避免切刀传染,收获时减少机械损伤,收后晾干薯块入窖,注意窖内通风,避免窖内高温高湿。
六、收获与贮藏
早熟品种8月中旬、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起收,收获后,进行堆放,使块茎散热、去湿、机械损伤愈合、表皮增厚。夜间气温降到零下时,清选入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