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巧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提高社会每个成员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文明的生活行为方式。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特殊儿童的成长。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我们更加有责任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让每个儿童都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教学环境我班的王龙(化名)同学在我校上了一年学了,可能是我班中绝无仅有的一位个别学生,难得能认真听一次课、难得能交一次作业的坏习性使他显得更为特殊,一问他他就说学不懂,其他的小毛病屡见不鲜,连续两学期无一门课程及格(包括体育课)。一次联欢晚会上,同学们都准备了节目,王龙也和同学搭档表演了相声,他伶牙俐齿语言幽默,动作自然有招有式,表情丰富多彩,俨然相声演员的风范,赢得全班同学捧腹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我特别欣赏他淋漓尽致的临场发挥。晚会刚结束,我忍不住站起来对大家说:“王龙同学,是金子总要闪光的,今天我又发现了一块金子。”说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一起投向王龙同学,我发现王龙同学笑得像个蜜糖似的,笑出了进技校以来从未有过的灿烂。事后,王龙同学告诉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老师这样赞美他,他心里感到特别感动,并且表示从今往后再也不干对不起班级、同学、老师的事情。我也趁机又安排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与他同桌,负责监督、帮助他克服自己以往一切不良习惯。现在的王龙同学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件事令我不禁想起了居里夫人的伟大来:她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当时居里夫人并没有因为矿渣的品位太低而忽视镭的存在,忽视镭的价值。更何况学生的品位不知比矿渣高出多少倍,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表扬、鼓励是特别的爱,也是最好的爱。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也常常是我们教育转变学生的契机。偶发事件常常会引起个别学生很大的心灵触动。如果急躁不冷静反而容易产生不堪设想的突变的,倘若借此机会,倾注爱心,坦诚相待、以情动之,使其受到启发,转变思想,那么,有时宽容引起的感动比惩罚更强烈。我班的武良盛(化名),在外班宿舍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款手机,趁同学不在私自拿走了手机,他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被同学发现,那同学很是生气便叫了一帮人要打他,一直追到教室,面对学生的突如其来,我十分冷静地把他挡在门外,要求给武良盛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外班学生总算走了,而此的武良盛,他早已又羞又怕,说话已语无伦次,我冷静地想想如若自己的孩子也犯同样的错误我该怎么处理?当时我心中尽管有万丈怒火,但我知道不能发作,让他把手机归还,并向外班学生道歉……事后,武良盛问我:“老师,你会把我当小偷看待吗?”我坦诚地告诉他我的忧虑:“老师正因为担心你受到这种伤害,才挡住外班学生的。放下包袱,好好做人吧!”我清楚地记得,后来就是武良盛把拾到的装有2000元钱的钱夹交给我还给了失主。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庆幸自己:没让露珠滑落,而让它终于发出晶莹的光芒。是啊,宽容又何尝不是一种更特别的爱。以上两位同学的改变,是我近年来班主任经历中的两个特例,与其说是我教好了他们,倒不如说是他们改变、启发了我,因为我已经感悟到:平时用各种办法去批评这个学生,处罚那个学生,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却很难见效,不管怎样处理学生,应该把心与学生贴得近些,设身处地多为学生想想,学生的失误之处正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所在这,学生的担心之时正是班主任奉献爱心的大好时光。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找突破口,也可以耐心地给学生转变的机遇,也可以耐心地给学生喘息的机会,特别的学生需要特别的爱。在班级教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有时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优秀生典型的精心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上,这是很需要的,但有时对很多“中等生”的关注还不够多,这样就会促使他们进步。很多“中等生”的积极因素一旦被调起这一部分学生身上很多积极因素,很得到展现和发展。教育实践证明:中等生大部分都是优点、缺点不是很多,但他们身上都藏着很多的积极因素,比如,想进步,羡慕那些兼有的好同学,希望可以让老师重视和信任,有表现自己才能和聪明的要求。我便主动的去了解、关心他们,并根据他们本身存在想进步的心理,创造良好的契机。如在班级上多举办一些多样式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还要设计一个“值班班长”制度,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管理别人的体验,让他们在服务班级的时候勇于表现自己,同事,勇于发现并利用中等生的个性品质来表现积极的热情和聪明来取进他们的自信,让他们不断的进步,同事也将他们成为班集体的力量,推动班级的发展。一天上早自习的时候,我刚走进教室的门口就发现平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张××同学在对另一位同学说:“你又忘扫地了。是不是又想我们班扣分啊?”面对这样的场景。我又惊讶又高兴,这个“中等生”身上显出的亮点,照耀着我的眼睛。我下决心在他们的身上也显示我的精心,并通过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去调到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时间下,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决不能认为“中间型”学生都能通过“带”就自己上进,而无需我们去辛勤的扶植。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虽然我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在同一个时期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心中有着全体学生,就一定能发现“中间型”的学生身上潜藏着的巨大智慧与创造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提高社会每个成员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文明的生活行为方式。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特殊儿童的成长。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我们更加有责任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让每个儿童都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误教一名学生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的失误,而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所以,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特别的爱去体会每一位学生,用特别的爱去体谅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