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要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那么就必须根据学习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教学,尽量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新课程差异教学初中数学一、前言近几年来,实行教育改革是学校和教师一直致力发展的方向,新课标也提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反复强调学生要全体参与到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也一直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开始引入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旨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提高教学质量。二、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分类建立档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要将差异教学有效地实行下去,那么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是前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不同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类建立档案。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要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全面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如家访、开家长会、与学生座谈交流、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以及问卷调查等均是有效的途径,教师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多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综合水平,最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建立档案,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三类:A类、B类和C类。其中,A类代表的是优等生,这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B类则为中等生,该类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需要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C类代表的是后进生,这一类学生和前两类学生相比之下,其自我学习能力稍有不足,不仅在理解、掌握知识方面表现较差,其本身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并不深厚,学习任务无法完成。此外,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分类建立档案,但是这并不能完全保证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然后,再针对分类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作出调整。这样一种分类建立档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为后期的差异教学的开展作了铺垫。1.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分类建立档案以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结合数学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给不同类别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即为基本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学生个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每一位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而个人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在设置目标时,一定要在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全面考虑各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等信息,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当然,教师还可以将可以根据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中长期目标的时间标准是学期或者学年,它适合于A类优等生,具体可设置为进入学校数学小组或者取得奥数冠军等;而短期目标则比较适合于B类和C类学生,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求A类学生独立深入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中去,而B类学生则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应用题,C类学生适合严格按照“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细化每一步的方程分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不同类别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但是这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撑握,更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2.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尽相同,所以,教学方案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学生的一种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个别学习和伙伴学习等形式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铺助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让不同类别的学生互助互学,例如,A类学生和B类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学习方法,共同探究课本知识,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而个别教学,顾名思义即是针对个别学生来进行特别辅导,教学思想、策略和方法都均有所不同,如对A类学生注重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对B类学生的教学重心在于拓展知识范畴,而C类学生则是通过总结一套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伙伴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有共同之处,都是学生相互鼓励和相互学习,但是该方式适合于日常的学习,而且学生组合也比较自由,可以是任何类别,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3.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初中数学中的差异教学所强调的主要是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中心,达到学生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课后的练习和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学习效果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教师还应当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合的课后作业任务,实现巩固课堂知识和强化学习效果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从“质”和“量”这两方面着手进行。“量”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置不同的作业形式,例如,可从量上设置选做题、必做题、思考题和拓展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和需求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学习的形式;而“质”则是从练习题的质上来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题目,可以让A类学生独立完成,而B类和C类学生可以合作完成,这样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面对高难度的题目时思路更广阔。三、结束语差异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在个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生建立分类档案,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最后,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练习,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发展自我的目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深入,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差异教学之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将差异教学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红卫.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差异教学[J].广西教学,2012,(7).
[2]滕丽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2,(10).
[3]王春麗.浅谈初中数学差异教学中的困惑[J].读写算,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