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华
等差数列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从等距的角度和函数的角度来进行等差数列的教学,引导学生认知、理解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等距的角度函数的角度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既是高职类高考,也是普通高考的考试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心理学认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识知识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要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帮助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较好地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等距的角度、函数的角度来认知和理解等差数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等距的角度开展等差数列的教学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数列的关键在于理解“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句话,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后一项与前一项都相差d,即an+1-an=d(常数)。在常规思想方法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还可以从距离的角度来认知和理解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项与项之间是等距的。
(一)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一见到等差数列,就立即想到等差数列的项在数轴上是等距分布的。这个“距”就是公差d。
1.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an是一个常数列。此时这个“距”为0。在数轴上的分布可以表示如下:
所有项都在数轴上“原地踏步”,对应数轴上的同一点。如等差数列2,2,2,2,…是一个常数列,所有的项都相等。
2.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an在数轴上的分布是:
每一项在前一项的右边,往x轴的正方向发展,随着项数的增大值越来越大,可知an为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
3.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an在数轴上的分布是:
每一项在前一项的左边,往x轴的负方向发展,随着项数的增大值越来越小,可知an为单调递减的等差数列。
。
(二)从一次函数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从函数的角度来理解等差数列,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简化问题,在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时,能事半功倍。函数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老师需要在平常教学时逐步渗透,如若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函数思想的熏陶,能拓展思维,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优化与完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际宏.数学小辞海[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屏山,傅学顺.数学思维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陈海华.等差数列教学中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