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

2013-04-29 01:16朱瑞阳
中国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会计监督改进国有企业

朱瑞阳

摘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是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最重要目的。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往往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保障体系。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开始有意识狠抓会计监督,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希望在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现状的分析之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改进

一、引言

在我国,会计监督具有双重含义。首先,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人员在利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监督。这就要求会计机构和人员一旦发现不合法、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就应该不予受理,对于一些记载事项不规范、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该退还给企业,或者要求其尽快更正。如果发现存在账实不符现象,应该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并且尽快查明原由,做出及时处理。其次,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工作及行为本身的监督,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不仅仅受到企业自身来自内部的监督,还需要接受来自财政、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等主体的监督。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的不断传播,国有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会计监督对公司迈向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国有企业在改造重组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会计监督活动来保障实施。可以说,从企业申请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性报告、创立新公司、企业财产清查、产权界定等问题,都需要提供大量会计原始资料,而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则需要健全有效的会计监督来加以保障。其次,会计监督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运作目标。国有企业在向现代公司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挖掘会计监督的各项职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在我国朝着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其中的“内部控制人问题”尤其突出。首先,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经营目标不相一致,导致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拥有大量的信息优势,很容易滋生内部人的投机行为。这一情况,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尤为突出,董事会行使了大量股东的职权,再加之所有者不到位,导致了内部控制人问题愈演愈烈,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也阻碍了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其次,国有企业的董事会运作往往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目前,经历过公司制改组的国有企业董事会运作机制,很多都还是沿袭了以往传统的国有企业决策体系,即董事会由主管机关任免,不受监事会约束。这样的状况给了企业经营者以可乘之机,为了自身利益甚至不惜编制虚假会计报表。最后,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不健全,董事长、总经理二职合一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权力缺乏约束,极易膨胀,给领导带头违法违纪埋下了很大隐患。还有的企业法人对会计人员进行利诱,诱导其进行违规会计操作,使得会计监督丧失效用。

2.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不够清晰

现代产权理论普遍认为,产权界定的清晰程度将直接決定产权制度的运行效率。一般来说,企业的产权界定得越清晰,两权关系就能更加直观,那么会计信息也就能够得到更加真实、完整、及时的呈现。然而,一旦产权界定模糊,就会给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可乘之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晰,主要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地位与国家所有权职能的行使缺乏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国家所有权职能与行政职能往往混为一谈,职能划分不清晰,政企不分导致国家时常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另外,由于国有产权划分模糊,还导致了多层次委托现象的产生。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形成了“全体人民、国家、政府、国有资本管理机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企业经理”的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

3.缺乏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在公开程度和完整程度上都存在较大缺陷,严重影响了报表使用者对于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分析与判断,甚至也影响了银行的信贷决策和政府决策的效率。客观来说,一方面国有企业为了保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股权流动性较弱,较为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分析人员对此进行关注。不公开的会计信息,实际上给了违规操纵会计信息留下了更大的余地和空间。从会计监督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往往只有会计信息的报告制度,缺乏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正是由于这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和外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局限,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常常只能依靠行政力量,来自市场投资者的主动监督力量十分微弱。

三、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主要改进措施

1.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形成一种分权的制衡关系,通俗来说,即能够实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一旦董事会出现不执行股东会决议的状况,或者经理人未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董事会交办的任务,他们都有解除其职务的权利。鉴于此,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牵制,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制企业当中可以说处于核心地位,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也走上了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道路。当下,我国国有企业亟需对股权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存的公司制企业。只有企业所有者真正到位,参与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中来,才能够从根本上端正企业的经营行为,而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利益驱动将有助于出资人更加积极地关注企业的运营情况。

2.明晰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清晰界定产权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亟需建立起“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管理制度。首先,国有企业需要清晰界定企业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与监督、约束机制。只有在这些工作相对完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推行法制建设等措施,才能更加有效地确保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其次,我国应该进一步推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理顺产权关系,明晰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起以国家作为终极出资者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等投资主体的股东权利新模式,从而能够切实做到政企分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产权虚置问题。

3.尽快建立起公开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公开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进一步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和报告行为进行规范,并且使得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广大投资者等利益主体所得,这一举措能够从源头上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保障,对会计监督活动的展开有着积极意义。首先,需要建立起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渠道,可以利用网站、纸媒等方式发布,让大众能够轻松便捷地了解国有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其次,建立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专用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对外公开,使得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有据可查;最后,还可以建立起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讨论平台,接受公众的质询与监督,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够及早进行解释、澄清与改正。

四、结语

随着会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客观来说给会计监督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会计监督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有着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走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显现。只有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会计监督体系,才能够有效杜绝会计信息造假、失真等问题的发生,继而推动国有企业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严格遵从,在经济管理中树立起良好的秩序。

参考文献:

[1]杨 敏:探讨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11(1).

[2]毛素萍: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前沿 2010(5) .

[3]邓晓丹:浅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时期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J]财会研究 2010(5).

猜你喜欢
会计监督改进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试论高速公路管理中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试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