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013-04-29 00:44:03陈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壁虎品味课文

陈钰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告诉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于永正老师曾这样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

“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实质上指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但读和写是不可割裂的教学内容,读是手段、是过程,写是目的、是归宿。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感悟到作品的表达技巧,作品的文化内涵,才能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 学会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指的是: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文达意。语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不同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既要让学生理解语言写了什么,更要品味内容背后的“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内容”,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崔峦老师说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1.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言

“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

我们可以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按点设计引导学生得言。互动反馈系统EZclick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的全员参与,每个学生人手一机,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过程中,当学生在理解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时,教师出示小鱼的话:“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但这句话该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感情呢?我设计了如表1的按点,引导学生品味。

选择后,教师请选择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

当学生学习过第三自然段之后,了解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如表2的按点,帮助学生体会这个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这个按点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在此环节让学生感悟了本段的写作顺序,为四、五自然段的自主学习做了准备,在本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了仿照课文续编故事的语言实践,也是在此按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此按点的设计成功地引导学生感悟表达顺序,达到了得言的目的。

在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同时,我们还巧妙地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法。

例如,《回乡偶书》一诗教学中,教师就在学完古诗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回乡偶书》中的“回”与古诗结尾处的“来”,构成了作者心中是主,而儿童眼中是客的强烈反差对比,诗中这样的反差对比的词语很多,找一找都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读诗寻找的过程中,教师将形成反差的词从诗中拖拽出来:回——来;少小——老大;离——回;无改——衰。将这些词语在整首诗的旁边单独排列,方便学生观察,对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冲击,让学生感悟到正是使用了如此多的对比,作者的情感才得以充分表达。

2.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意

“得意”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同样通过互动反馈系统按点的设计引导学生得意。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然后抓住本诗的诗眼“客”设计了连续的按点。在按点的选择中,让孩子理解虽是同一个“客”,对于贺知章和孩子们有着不同的意义,体会到作者离家时间之久,使得家乡的孩子们都已经不认识他了,而这对于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冲击。

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不能用喜又不能单纯用悲来形容,那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激动,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此时作者的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而这种复杂的情感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呢?教师设计了一个按点,达到了效果。

按后教师让学生续写,学生通过想象,根据自己的选择写出了作者不同的感受。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再根据汇报内容指导朗读高兴或伤感之情。应该说这个按点不但让学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而且巧妙地把读和写融合在了一起。

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法

“得法”指的是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把《拐杖》这篇课文与学过的其他写让座的文章比较异同,其中设计的按点就具有这样的多重性(如表3)。

结果有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a;2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b;4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c;2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d。选择正确答案的学生仅占全班人数的45%,说明学生对文章命题的知识缺乏了解,同时平时缺少这方面的练习。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随即和学生一起讨论起来: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赞扬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

讨论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文章的线索,本课是以文章的线索为题,如果以主要人物为题可以命题为“一位小姑娘”;以事件为题可以命题为“让座”;以文章中心为题可以命题为“关爱”。

再如,《回乡偶书》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之初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了自学提示,在授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再一次出示自学提示,然后让学生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 学会运用语言

就像劳动技能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样,言语能力也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才能成熟。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也要让学生试着模仿实践。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学习到小壁虎最终也没有借到尾巴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小壁虎爬回家后会怎样和妈妈说呢。学生展开想象,热情很高,但是表达得没有条理,这时候教师就利用电子白板出示如表4的训练:

这一训练的出现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猜你喜欢
壁虎品味课文
品味“莓”好
幼儿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8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壁虎
快乐语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32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
捉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