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亮
作为班主任,每周我都会批阅一次学生周记,一方面了解班级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曾经有一篇周记,让我触动很深。周记是班里的女生玉华写的,题目叫《一条短信的魅力》,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今天是星期六,因为昨天晚上我答应妈妈把作业做完,但我却没有做到,妈妈便对我冷言冷语。但之后因为胡老师给妈妈发了一条“珍贵”的短信,妈妈终于又对我笑了。老师说我“最近学习更踏实了,更积极了……”
这好像是自我上初中以来,老师第一次表扬我。虽然我并未感觉到自己学习比以往更踏实、积极,成绩只不过就进步了几分而已。除了数学,我的各科成绩都没有上90分的,老师发这条短信应该只是为了鼓励我。
期中考试前那段时间,班里和我几乎同名的玉丽学习特好,每次老师发短信表扬她时,妈妈和爸爸看到“玉”字就很激动,可是后面的字并不是“华”,而是“丽”。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感到很愧疚,还曾经为此偷偷地哭过几回。
这次,我的名字终于在短信上出现了,我坚信,以后我的名字出现的次数会更多的……
看到这,我内心被震撼了。
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遥遥领先,为此我多少有点踌躇满志。读了这篇周记,我感觉既惭愧,又难过。惭愧的是这么久竟还没有深入到玉华的内心,难过的是玉华目前的处境。
玉华是班里的中等生,成绩平平,行事低调,从不张扬,默默无闻,经常让人忘记了她的存在。
的确,中等生是不能为学校争光,不能为家长争面子的“特殊”群体,有谁会特别在意呢?于是,许多中等生就是在这样的忽视中开始堕落,不再认真听讲,不再认真完成作业,也开始不在乎老师的不屑,父母的失望,亲友的鄙夷,慢慢丧失了自信和自尊。其实,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家长一个信任的眼神,在中等生的心里,都犹如种下了一棵参天大树,能挡住所有困难和风沙。在中等生眼里,哪怕一顿批评,也比被完全漠视强……
很多老师在教学或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沾沾自喜于“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但实际操作中,“中间”却经常被忽略。中等生如同馅饼里的馅,被优秀生和后进生包裹着,组成了班级里被忽视的“灰色群体”。
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
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对于中等生,班主任应该如何教育引导呢?
我的感受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才生。对中等生择优而用,扬长不避短,择劣而导,促其自悟。老师最需要做的是:顺着走,继而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
与其说是一条短信给了玉华同学信心,倒不如说是一篇周记唤醒了我,让我“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